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即风团。
荨麻疹根据病程和病因等特征,可分为自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两大类。诱导性荨麻疹以人工划痕症常见,其他类型在临床并不多见。急性自发性荨麻疹通常起病较急,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的发作不足6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指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的发作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包括:
1.外源性因素。如物理因素(摩擦、压力、温度、日晒等)、食物(鱼虾和禽蛋等动物蛋白类、蔬果类以及酒、饮料等)及食品添加剂、吸入物(植物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用钢板或钢钉及节育器等)。
2.内源性因素。包括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等引起的自身炎症反应、劳累或精神紧张、自身免疫反应等。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本身不传染。急性自发性荨麻疹起病较急,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皮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对病因明确或可疑的荨麻疹患者要进行对症治疗,尽量避免接触诱发物质。如明确为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所致,可针对性抗细菌、抗真菌和驱虫治疗。避免如冷、热、日光等一些物理因素,可有效预防物理性荨麻疹的发生。
急性荨麻疹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药物,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药物。慢性荨麻疹也建议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疗程至少3~6个月,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规律用药。诱导性荨麻疹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并应避免诱因。
(作者: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唐建伟)
(《大众卫生报》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