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8月24日 星期六

    我所认识的沈鹏

    《 文摘报 》( 2024年08月24日   05 版)

        沈 鹏

        沈鹏先生写诗,和他作书一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一些字句,锤炼雕琢直到不见雕琢。有一首《笔诗》,我很喜欢:“小大由之两自如,颂恩认罪切时需。毫毛驯服随心使,工具循良任性呼。识字催生忧患始,诵经打造睿思除。在齐太史贵操守,寸管身微独展舒。”从一管笔,写到历史教训,写到古之史官秉笔直书的操守,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春秋笔法”吗?

        沈鹏似乎对书法、诗词成就掩盖了他的编辑业绩很在意。那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从北总布胡同32号临时搬家到双井富力中心,我最后查看搬家有无遗落时,在办公楼地下室一间屋内的废纸堆中,发现两个破损的牛皮纸袋,打开一看,是五十年前的审稿单,当即翻阅一过,其中有沈鹏用毛笔和钢笔写的审批意见。一次我有机会去沈先生家,就带给他。他翻看许久,脸色庄肃。数日后,让人带给我一封信:

        从旧纸堆中找到五页审稿单,其中包括:一、三十二开普及画册《工农画选》,二、八开活页《现代美术作品欣赏(第六辑)》。当时风气重视工农自创美术作品。这几页审稿单填写认真,保存完好,时序自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一九六六年。

        五十多年历经沧桑,早先严肃有序的作风被破坏。审稿单被弃一隅。汪家明同志是有心人,偶尔发现这一弃物即视为难得。经家明同志同意,我留下给李平凡同志的一份三百字以上批件赠家乡母校艺术馆……

        附言:李平凡,人美资深编辑,游学日本,著名画家,版画家;曹辛之,设计家,诗人(笔名杭约赫),艺术造诣深厚;顾朴,聋哑人,著名设计家。

        逝者如斯,三君已矣。

        沈鹏含泪草

        此信书于“十竹斋”笺纸上,行草谨严,端庄郑重。从这事中,我看出他对出版社同事和编辑生涯深沉的怀念之情。他十九岁入社,一辈子成长于斯,工作于斯,奋斗于斯。我由此理解了,他为什么对社里的事有求必应,从来不计回报。教育部新开小学书法课,我请他出任教材主编,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但他一口答应,对我社的教材质量和顺利通过审批提供了保障。

        2014年年末,沈先生打电话给我,说莫言几天后来访,让我陪见。我与莫言,1986年见过,后来在出版活动中也碰到,算是认识。那天会见之后,沈先生嘱我记录下来,我写了篇短文:

        落座没有寒暄,沈先生第一句话就说:“这两天知道你要来,一直在想你说的‘艺术是没用的’。”莫言感到有些突然,但马上接茬:“从使用的价值来讲,艺术肯定不如原子弹,肯定不如发现一项化学元素有用。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认为艺术是没用的。”沈先生挥动左手,顺着自己的思路解释:“艺术的有用无用,恐怕要从怎样的意义来说。书法作品,我可以给你写一幅留念,若写得好,有审美价值,但不能给人知识。如在市场上流通,就属商品范畴了。”

        莫言说:“谈起来好像人人明白,艺术不能商品化。其实不然。我们写小说,想让人阅读,最终还是成书,书本身就是商品,要进书店,作为商品流转。作家的艺术必须通过商品形式来实现,难以逃脱被商品化。但作为创作初衷来说,作家不能把书能卖得多作为创作目的。商品化只能说是一种手段,不能作为目的。”

        接下来谈了许多闲话。沈先生翻到《新秋偶成》,欲写这一首,莫言看后说:“好,这符合我的职业:叶落秋风至,仰天长一呼。凭窗无远目,伏案可幽居。暇日休窥镜,忙时要读书。夜阑闻蟋蟀,能入我床无。”“最后两句来自《诗经》: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沈先生自言自语。

        (《文汇报》8.22 汪家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