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8月10日 星期六

    “鞋底掉渣”院士:60年从未停下脚步

    《 文摘报 》( 2024年08月10日   05 版)

        王志珍

        几个月前,耄耋之年的王志珍受邀作为主讲人,参加了央视一档教育类节目的录制。在录制现场,她穿的皮鞋因为鞋底老化,掉落了一地塑胶黑渣,而她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主持人捡起一块碎渣,王志珍才反应过来,自嘲“我又出洋相了”,但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都为她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节目播出后,这个小插曲在网上掀起了一波热议,网友踊跃留言:“王院士那句‘出了洋相’,让我泪目了。您没有出洋相,中国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才能强大起来。”“没有一个人会笑话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唯有愈发地敬佩。”“正是这些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的科学家,推动着我们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多位名师言传身教

        1958年,在“向科学进军”的时代号召下,中国科学院举全院之力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学森、郭永怀、华罗庚、贝时璋等顶尖科学家担任各系主任,亲自为学生授课,创建新的办学理念,目标是培养理实交融的尖端科技人才。1959年,从上海中学毕业的王志珍报考了成立不到一年的中科大。“当时我姐姐已经在北大学习,我哥哥则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工作。他们俩强烈建议我报考中科大。”王志珍说。在中科大校园的5年时光里,王志珍得到多位名师的言传身教,对后来的科研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贝时璋先生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因为带有浓重的宁波口音,他给我们上课,很多同学听不懂,我就给大家做翻译。童第周先生的夫人叶毓芬教授也是宁波人,她给我们讲授胚胎学。叶老师上课时的气度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她穿着浆洗过的雪白笔挺的实验服,胸前别着一枚漂亮的胸针。叶老师也说一口宁波话,许多同学听不明白,我却很享受……”

        实验室爆炸逃过一劫

        大学毕业后,王志珍被分配到生物物理所,从研究实习员做起,被分配的第一项工作是标定移液管的体积,后来又调入胰岛素研究实验室工作。当时实验用的蛋白质样品基本上是从动物脏器里提取,纯化后用冷冻干燥的方式保存。由于国内实验室没有冷冻干燥仪,团队只能用玻璃干燥器接上真空泵做了一个土法冷冻干燥仪,但干燥器的玻璃薄厚不匀,抽真空的时候有潜在爆炸的危险。

        那段时间,王志珍每天中午都在实验室做实验,玻璃干燥器离她也就一米远。有一天中午,她去了姐姐家,没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工作。回来时,她看到在2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到处散落着不同大小和锐度的玻璃碎片——爆炸发生了。王志珍挂在水池边的一件衣服,被磷酸烧得千疮百孔。如果她那天在实验室,后果不堪设想。

        1979年初,王志珍赴联邦德国的羊毛研究所研究胰岛素化学,这是当时世界上从事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三个实验室之一。“洪堡基金会有一个慷慨的规定,每名学者回国时,可以申请一台实验设备,用以支持后续的研究工作。因为之前的那次爆炸事故,我决定申请一台冷冻干燥仪。”王志珍回国后,这台仪器一直作为主打蛋白质研究的生物物理所公用设备使用。

        就像“两只手在干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一旦出问题,人的健康也跟着出问题。胰岛素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激素蛋白质,由A、B两条链通过3个二硫键相连而成。1958年,中国科学家开始探索人工合成胰岛素,将用化学方法分别合成的两条链正确地连在一起。经过努力,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王志珍的老师、中科院院士邹承鲁是该项目的主要发起者和完成者。改革开放后,他希望继续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中蕴藏的蛋白质折叠的基础科学问题。1982年,王志珍从美国结束胰岛素的生理性质研究后,加入了邹承鲁的课题组。

        20世纪90年代初,王志珍从胰岛素合成中的蛋白质折叠问题继续深入,拓展到分子伴侣研究。这是一类协助细胞内其他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折叠和组装的蛋白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就是与某些特定蛋白质折叠发生错误有关。在这些领域的科学探索,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之前的研究经历,我产生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不仅是一种酶,也应该是一种分子伴侣’的想法。但提出分子伴侣概念的英国科学家认定二硫键异构酶只是酶,不是分子伴侣。”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王志珍开始了实验论证。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在牛肝里含量最丰富,因此他们决定从牛肝里提取。“那段时间,我们一大早去北京大红门屠宰场购买新鲜牛肝,装在冰桶里带回实验室,全体成员马不停蹄地接力提取才能保证酶的活性。”通过实验,团队先后发表10多篇研究论文,为课题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支持。

        “就像人们看到某个人干活只用右手,于是就认为他只有右手,但研究表明,他还有一只左手,而且干活时必须两只手协同。”这项课题仍在继续,王志珍和同事们相继发现了二硫键异构酶越来越多的作用。“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顽疾中,它都在起作用。我们会继续研究下去,争取为解决医学问题提供更多新的知识。”王志珍说。

        (《环球人物》2024年第15期 尹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