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
积极情绪,是正向情绪或增力情绪,让我们得到快乐,比如爱、同情心、热情、愉快、快乐、幽默、幸福感等。消极情绪,则是负向情绪或减力情绪,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比如恐慌、害怕、愤怒、焦虑、嫉妒、内疚等。
当下社会中,我们反复提及“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追求情绪稳定,就需要拥抱每种情绪,而不是去压抑某种情绪,因为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真正消失。其实,每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情感科学家达切尔·凯尔特纳认为,悲伤、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培养同理心,并在生活中起到警示作用。
既然消极情绪的存在是有必要的,那如何让消极情绪发挥积极作用呢?
1.提升对消极情绪的认知。接纳自我情绪的多样性,能促进对他人复杂情绪的接纳。如果我们不接受自身的某种情绪,那么,当身边人产生类似情绪时我们就不容易跟对方感同身受,继而影响人际关系。
2.焦虑因压力而来,同时也是动力。适度焦虑是一个人取得阶段性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完全没有压力,就容易懒散、缺乏行动力、无所事事,而适度焦虑能激励我们朝目标前行,克服困难,给自己勇气、信心。但如果期待过高,又信心不足,则容易提高焦虑值,从而影响效率,因此应调整偏执想法,接受现实,从容应对,把焦虑值调整到正常状态。
3.产生消极情绪时不急于舍弃。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产生的每一个念头和情绪,都构成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有自我肯定也有自我否定,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这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本身。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好与不好的一切,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4.探索情绪背后的认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莫名其妙地愤怒,也可能对父母大吼大叫,然后又会内疚、难过,因为其有“要对父母礼貌”“要做个好孩子”等认知。这与青春期的生理反应有关。此时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如果情绪找不到出口,被压抑到潜意识,则会形成“自己真的不够好”的认知。这种情况下,不妨用自我对话的方式来探索自我,比如“此刻,我的情绪有哪些?影响这些情绪的想法有哪些?我最终的需求是什么?”如果能静下来,并不带批判地思考,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是积极的,我们都希望成为好的人,有用的人,优秀的人,受欢迎的人……当我们找到这种动力和力量,我们会释然——我还可以努力一点点,即使暂时做不到,但我也是有价值的。
总之,任何一种情绪来袭时,我们都要勇敢地接纳它,自然地让它过渡,跳出情绪,看到自己的核心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情绪稳定。
(《扬子晚报》7.16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