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外留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备受关注。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听听他们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的经历和建议。
和亲友保持沟通
李萌萌在美国留学,她坦言留学之初对新环境感到好奇、兴奋,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留学心理压力逐渐显现出来。李萌萌说:“上课时老师语速过快我会听不懂,有时被叫到回答问题,我会紧张。看到身边别的同学应付自如,我在心中不免感到沮丧。”
为了消解负面情绪,李萌萌尝试了一些方法,她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向亲近的人倾诉。“我的发小也在留学,由于面临相似的问题,我们经常分享生活,互相支持。此外,我每天都和父母语音聊天,他们时常鼓励我,给我战胜挑战的动力。”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培训部教师李同归认为,留学期间夯实心理安全感相当重要。他说:“留学生要跟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能让自己感受到与他人、社会的联结。”
培养兴趣爱好
“刚来英国时不免感到孤独。”在英国上学的刘铭雨说,“我所在的环境中国人不多,可以同频交流的人少。不仅如此,英国多阴雨天,尤其到了冬天,天黑得早,受天气影响我很少出门,宅家时情绪容易低落。”
对此,李同归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有效调节情绪。“加入动画社团,不仅提升了我的外语水平,也让我更快、更好地融入了新的环境。”韩国首尔大学的杜昊伦回忆说,“当时,我刚来韩国留学,韩语还不够流利,对周围环境也有些陌生。在社团里参加活动,就必须要和大家交流,因此我的韩语进步很快,跨文化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积极寻求帮助
当学业、求职压力加剧时,有不少同学不想辜负家人期待,迫切追求好成绩和优质实习机会,精神上总是处于高压状态。
如何有效释放压力?李同归建议说:“同学们要有自我效能感,它指一种‘我一定能做好’的强烈信念。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坚持跑步、早起,这是当下一定能做到的。有了积极的行动,心态自然会变得开阔,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家要留意情绪变化,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李萌萌说,“据我了解,不少学校有心理健康中心,里面专业的老师会和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一对一交流。”
在美国上学的庄沁认为,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时刻很重要。他说:“其实,‘会生活’是一门需要习得的技能,大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内心充盈富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发挥创造力,做事事半功倍。”
(《人民日报海外版》7.10 周姝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