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31日 星期三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31日   06 版)

        孟子“以善养人”的道德传播思想

        姚志文在2024年第4期《新闻与传播评论》上说,基于“善”的心 性根据,“以善养人”命题将接受主体性确立为道德传播的基石。通过天人沟通和凡圣沟通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接受者不仅能够认知内在于己的德性,而且能够认知天命,从而为自我的安身立命确立一个牢不可破的终极根据。孟子“以善养人”传播命题所指向的,不只是建构个体的道德人格,还要形塑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善治的政治秩序,因此,它不仅包括“养善由己”的维度,也包括“养人之善”的维度。通过君子之教和善教之政,以及道德环境的建构,道德传播可以实现化民成俗和王道之治的社会-政治功能。

        《大学》“絜矩之道”探微

        何玮在2024年第3期《船山学刊》上说,“絜矩之道”首见于《大学》“平天下”章,朱熹与王夫之对“絜矩之道”的训解可以较好地展现其作为儒学话语的发展过程。朱子发展了传统的恕道,使“絜矩之道”以“明德”为心理前提,以“三折说”为展开过程,以“为政以德”为中心内容,以体仁工夫为为学进路,以“均平”为最终目标,展现了其政治理论架构。王夫之则于朱子思想基础之上,提出了尽己之理而后推己之情的“情理说”,以大公之欲为前提,以人人各得所欲为目标,实现了“絜矩之道”话语的丰富。“絜矩之道”从汉唐至明清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演化过程,也展现了儒家对“内圣外王”问题的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