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气象预警信息是如何产生的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17日   02 版)

        入梅以来,湖北接连遭受多轮强降雨,多地先后发布暴雨、大暴雨黄色预警。这些气象预警信息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送到大众手中的呢?

        这要从精密的气象观测说起。为了更早地捕捉到天气系统,气象部门通过空基、天基、地基观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对风、温度、湿度、雨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气象卫星,就像望远镜,它能提前捕捉到对流初生,让气象预报员大致掌握未来天气的发展趋势。”武汉中心气象台副台长王珊珊介绍,“但雷暴大风、暴雨、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尺度小、发展速度极快,想要捕捉到它们,就需要气象雷达这样的‘前线哨兵’来精细跟踪。”

        目前,湖北省建有9部S波段雷达,每部雷达能探测到250公里范围内的气象数据,空间分辨率1公里以内;随着强对流天气的各项数据源源不断地被采集,省市县共用的气象预报预警一体化平台便派上用场。该平台集成各类天气数据,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通过智能算法,提前精准识别各类灾害性天气并发出警报。

        “平台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并预警灾害性天气,而智能算法则依靠预报员研发。”王珊珊介绍,以雷暴大风预警为例,预报员计算出现雷暴大风时雷达回波的强度、伸展高度和径向速度等条件,并据此研发出关于雷暴大风预报预警的智能算法嵌入平台。当平台中各项数据达到相应条件时,就会识别出雷暴大风并发出警报。

        (人民网 7.10 张沛 周恬 代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