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生育价值观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10日   06 版)

        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关系视角理解人、定义人的倾向。人嵌入相应的社会关系并恰当地扮演不同的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角色就是做人的过程。“我”既是父亲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父亲,还是妻子的丈夫。每一个角色都对应着一层关系,每一层关系都对应着一种义务,履行好这种义务就称之为“义”。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每个人都是一个关系性存在,家国一体便是其中最宏大的关系网。

        当代青年个体化生育价值观偏向于孤立地理解个人,而忽视了个人对周遭关系的责任,只重视生育对个人的影响,而未见或未考虑生育对周遭关系造成的后果。当代青年努力追求“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努力奋斗,这些传统的人生活法的价值魅力在衰减。虽然这是当代青年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其正当性的一面,但若不加以正确地引领、规范,就可能会走向偏激。因此,对当代青年个体化生育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营造以尊崇合理的社会关系、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为鲜明导向的文化环境。

        进一步讲,以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生育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赓续至今。今天看来,中华传统生育理念是小农生产方式的产物,必然包含落后的、糟粕的社会属性,但这些理念寄托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既体现了人们对人生幸福、国家富强的理解和追求,也彰显了“孝悌”“家国共生”等传统美德,仍然存在道义上可被理解的空间和内涵上可供借鉴的方面。

        客观地说,当代青年生儿育女的想法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压抑了。从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的角度来看待生儿育女很难为当代青年所悦纳,但是,这些观念背后所揭示的“生育具有个体满足性的价值”的观点是具有启发性的,可以成为引导当代青年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的“硬逻辑”。只有告诉青年,生育对于个体的生活而言为什么是值得投入的付出,才能更好地将生育的社会价值融渗到个体价值当中。这不是源于对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等功利的考虑,而是立足于人生完整性的考虑,生育构成了人的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当立足时代需要、结合青年实际,推动传统生育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用一些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将其形象地表述出来,开辟一些显隐结合的渠道将其广泛地传播开来。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童建军 王俊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