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儿童。猩红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即可传播病原体。此外,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用具也可能导致感染。
发热、咽部症状和皮疹为猩红热的主要临床特征。一旦得了猩红热,患儿可出现高热,多伴有咽痛,病初1~2天,部分患儿可见“草莓舌”,即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突起。皮疹是猩红热的特征性改变,一般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从耳后、颈部蔓延至躯干和四肢。典型的皮疹是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出现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消退后皮肤会脱屑。皮肤褶皱处还可出现“巴氏线”。
一旦确诊猩红热,建议抗感染治疗。猩红热患儿早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减少向密切接触者传播的机会,还可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减少化脓性并发症。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一旦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作者:河南省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刘文慧)
(《大河健康报》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