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家风育人故事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06日   07 版)

        ■陌 漠

        郑板桥(1693-1766)是闻名后世的大书画家,他不仅是清正廉洁的县令,更是齐家有方、善于教子的好父亲。

        其实,郑板桥一生子嗣艰难,结发夫人徐氏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年幼夭折。直到52岁,妾饶氏才生下一子郑麟。老来得子,郑板桥自然对儿子宠爱有加。不过郑板桥虽爱子,却不溺爱、不骄纵,而是十分注意儿子的品行,教导儿子为人做事的道理。

        郑麟出生不久,郑板桥就到山东做了知县,把儿子交给妻妾和堂弟郑墨照顾。他看惯了那些富家子弟的骄奢,担心家人会溺爱、宠坏孩子,时常写信叮嘱,指导郑墨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要培养孩子忠厚之情,引导他克服残忍的本性。不要因为是你的侄子,就纵容和姑息他。这其实是害了他啊!”然而,不幸接踵而来。小儿子郑麟还是夭折了,郑板桥悲痛万分。

        后来,郑板桥把一家人接到身边,将郑墨的儿子郑田过继为子。郑板桥对郑田悉心教导,每日都亲自教导他读书,严格要求他每天都背诵一些诗文。同时,郑板桥非常重视对儿子自立自强的教育,时常给儿子讲穿衣吃饭的艰辛,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衣服、整理住所等。等郑田年满12岁,郑板桥又让他到水井挑水,不管天寒天热,都不得放松。

        临终前,郑板桥还通过做馒头这件事,让儿子铭记自立自强的为人道理。当时,他已经卧床多日,感觉时日不多,便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自己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郑田感觉疑惑,但父命不可违,只好勉强答应。

        郑板桥看出儿子面有难色,说:“你可以请教家中厨师,让他教你做馒头,但是一定要记住,只能亲自动手,绝不能让厨师代劳。”

        郑田随即来到厨房,向厨师请教,然后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着和面、揉面、捏馒头、烧火,累得满头大汗,终于把馒头做成。馒头蒸熟后,郑田高高兴兴地送到父亲的病榻前,可此时郑板桥已经断气,安详地离开人世。

        郑田悲痛万分,趴在父亲床边痛哭不已。后来,他发现父亲给自己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顿时,郑田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此后,郑田将父亲的遗言铭记在心,发誓学会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不依赖祖业,要自力更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郑板桥爱子,却不溺爱,一心教导儿子自立自强,引导儿子修养德行。这才是真正的爱子之道,所以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是威严的,对孩子的爱表现得很隐晦。傅雷(1908-1966),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父,他始终秉持宽严相济的教子之道。

        傅雷的严厉,体现在他对子女学习、立身行事的严格要求。傅雷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傅聪很有音乐天赋。他发现儿子的这一天赋后,便决定好好培养,并严格要求,绝不允许懈怠。在指导和监督傅聪练琴的时候,傅雷很少与他嬉笑,而是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课程,让他每天上午必须练习几个小时。

        当时傅聪年纪小,练琴时难免会偷懒,抱怨练琴辛苦。傅雷每每发现,都教训他不应该偷懒,要求他多些耐心与决心。他还时常将贝多芬、肖邦等世界钢琴大师刻苦练琴的故事讲给他听,以此激励傅聪勤学苦练,不要浪费时间,更不要荒废自己的天赋。

        对待子女们的学习,傅雷也极为严格。为了让他们学得更全面,他亲自编辑教材,还给他们制订了科学的学习计划,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执行。

        在教育子女立身行事、为人处世等方面,傅雷更是体现了严父的一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吃饭的时候,他要求子女讲礼仪、有节制,必须端正坐姿,手肘靠在桌边时不能碰到同桌的人;咀嚼饭菜时,不能发出声音,不能狼吞虎咽。傅聪爱挑食,不爱吃青菜,只喜欢吃肉。傅雷警告无效后,便罚他只能吃饭,不许吃菜,将其坏习惯纠正过来。

        傅聪远赴波兰求学,临别时,傅雷严格叮嘱,要求他待人真诚,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告诫他:“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此后,他在家书中不止一次强调,你的言行代表着中国,要保持不卑不亢、为人正直,不可给祖国丢脸。

        傅雷的慈爱体现在对于子女的疼爱和关心上。傅聪出国后,一封封家书,写满了父亲的嘱托,写满了关怀,尽显慈祥的父爱。他询问傅聪住在哪里,食宿如何,零用钱是否够用;急切地等待他的回信,如“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思念;嘱咐傅聪不能为了比赛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要充分休息,常常锻炼,保持饱满的精神。

        傅雷教子,宽严相济,不管是严还是爱,都做到了为子计之深远。

        (《中国人的家风》 东方出版社2024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