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1964,我的高考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29日   08 版)

        我所经历的高考,在1964年,60年前的往事了。那年春节过后,甫一开学,我便给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蒋有爱老师,慎重地递交了一份所谓“决心书”。当时具体写了点啥,大多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我决心不参加高考,立志务农,一辈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的这一决定,并非心血来潮,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确实觉得,那时候的上海农村,也同样相当落后,像我这样高中毕业好像有些文化的,做一个农民蛮好。当时,蒋校长读了我的决心书,厚厚的镜片里,透露出赞许的目光,连声说好,好,一边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的母校北蔡中学,在现在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规模不大,初中部每个年级四个班,每班40人;高中部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三十多学生。这所中学始办于1937年,初名江东中学,颇有些历史人文底蕴。那年开学不久,我深受当时江苏1961届高中毕业生董加耕放弃高考、志愿务农事迹的影响,便写了这份决心书。

        我的这一决定,母亲是同意的。阿妈对我说,吾没啥文化,不懂个啥。侬觉得好就好,凭劳动吃饭,没啥不好。我哥不赞成,见到我就摇头。

        那时候,全国大学招生考试,定在每年阳历7月上旬6、7、8三天,正当暑热难耐。可是哪里晓得,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吧,蒋校长突然匆匆找我。说是现在上面有个新精神,每个高中毕业生,必须“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她说应当先考大学,要是考不取,再志愿务农不迟。校长强调说:你可是要听党的话啊,勇敢接受祖国的挑选。

        我便马上开足马力,全身心投入了十分紧张的温课复习,要把自己耽误的大把时光抢回来。我考的是文科。我们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再参加高考。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中文系,是深受语文老师张为忠先生影响的缘故。

        在家复习的日日夜夜,正遭遇六七月的酷暑天气。天天汗爬水流,坐在那里用功,一点儿也不是虚构,每天所花时间,不会少于十七八个小时。天天弄到深更半夜,精神高度集中,脑子倒是蛮清爽,毫无睡意。有时候饿得实在没办法,没啥吃的,就拿自家腌的萝卜干嚼嚼,弄得常常喝水,不觉得辛苦。

        大约六月中旬的样子吧,蒋校长又特地找我,建议我报考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说是可能被优先云云。是有关方面怕我考不取,还是另有什么意思?我猜不透。那时候,我完全是凭自己兴趣报考大学和专业的。就对校长说,哎呀,我不想学语言啊,说自己真的不喜欢。校长只好笑了一下,说那你就好好考吧。

        7月6日上午考语文。我先将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快把所有阅读题做完。那年的作文题,要求就试卷提供的一篇短文《关于干菜的故事》写读后感,审题方面,真的是没啥难的。短文不长,是说二月时分,天气寒冽,在运往灾区东明县的大包大包干菜里,运输者装车时,发现有些干菜包特别沉重。便逐包打开检查,发现里面塞了许多袋地瓜干、杂粮或面粉,甚至还有一块十多斤重的猪肉,却不知道何人所为。接着,短文作者忆苦思甜,说回想旧社会大荒之年,狠心地主趁火打劫,把存了多年霉烂的地瓜干和仓底的泥灰杂在一起,“借”给灾民度荒,规定每“借”40斤,麦收时就得让地主收割一亩麦子。短文最后说,真的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我的读后感,没有在两重天上做文章,取了另一角度。我突然被眼前洒满考场的阳光所触动,将阳光和干菜的故事相联系。以为这一包包干菜,尤其被人悄悄塞进许多食物这一崇高行为和精神,不是严冬和黑暗,而是阳光普照的早晨,是奉献给灾民的一颗颗滚烫的心;不是面临困难时的软弱和消极,而是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是折不断的整整一把筷子,一片葱郁的大森林。这一干菜的故事所体现的,是伟大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

        六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一个甲子以来,其余的科目考试,没有留下多少清晰印象了,除了数学卷最后一道加试题把我难住,大约都还是顺利通过的缘故吧?而唯有这一堂语文考试,印象不可磨灭。

        高考结束回来,第二天我便下田去参加劳动挣工分,心里想着要为母亲分担一点,而且很可能是候补的公社社员了。除草、翻地或是采摘啥的,都不算太辛苦。最疲累的,要数整天整天弯腰割稻,大颗大颗的汗珠跌落下来。或者在打谷场上,脚踩脱粒机呼呼直响,尘土飞扬,谷粒四射,有时竟有稻谷钻进后背,有一种切肤的难受,可真是芒刺在背了。这样劳累着,眼见快到八月发榜的时候。

        不料发榜前几天,我突然病倒了。直到发榜那一天,我都没有力气赶到北蔡中学,是我阿哥代我去的。八月底那天,又是阿哥骑了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把我送到复旦去报到。当我把有关入学材料,递给经办手续的那位女老师(后来知道,她叫刘姿娟)时,她看着我的报名照,又看看我,惊讶地问,你是,是你吗,怎么这么瘦?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男老师便来打趣,随口吟出李白《戏赠杜甫》中的两句: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文汇报》6.6 王振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