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聊聊古巴文学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19日   07 版)

        说起古巴,有人想起雪茄、朗姆酒和莫吉托,有人想起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但说起古巴文学,您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或许是在古巴生活多年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而对古巴文学本身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目前,译介到国内的古巴文学作品仅有几十种,这也难怪古巴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最初的古巴,是加勒比海安的列斯群岛中一个没有名字的“大岛”。1492年,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将这个美丽的岛屿命名为“胡安娜”。土著文化被西班牙文化“覆盖”,因此,与许多拉美国家一样,古巴的文学是由西班牙语写就的。

        不过,古巴这颗加勒比明珠从来就不止一种色彩。从16世纪初开始,大量黑人奴隶随着殖民浪潮抵达古巴,非洲文化由此成为古巴文化中的另一重要元素。漫步哈瓦那,望着巴洛克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会有一种置身西班牙的错觉。行走于各种肤色的人群中,就能切身感受到古巴混杂文化的氛围。

        独特的历史成因造就了多元的古巴文化,也构成了古巴文学斑斓的底色。古巴的热带气候养出了大片甘蔗地,殖民地时期,制糖业成为古巴的支柱性产业,也让古巴有了“世界糖罐”之称。19世纪,古巴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西里洛·维亚贝尔德所著《塞西丽娅·巴尔德斯(天使山)》。古巴文学评论家恩里克斯·乌雷尼亚认为,这部作品“将糖厂的奴隶生活描绘得如此深刻、生动,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权贵集团与百姓的对抗反映得如此入木三分”。

        不论是19世纪的古巴独立战争,还是20世纪由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反对亲美独裁统治的古巴革命战争,革命构成了古巴近现代史的主旋律,也成了古巴文学的重要题材。在译介到中国的古巴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都与革命相关。比如何塞·马蒂的诗篇《伊斯马埃利约》《纯朴的诗》和《自由的诗》,他的散文《我们的美洲》《美洲我的母亲》《玻利瓦尔》等。此外,国内还出版了大量与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相关的传记或日记,如《我的一生:卡斯特罗访谈传记》《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等。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对古巴当代文学的译介很少。因此,对绝大部分中国读者而言,古巴文学仍是浮光掠影,十分神秘。这种感觉,恰似古巴诗人埃利塞奥·迭戈的描述:“太多的光/与尘埃/形成一道道别的墙/阻碍我想起一个/名字/的习惯/于是我开始想象自己是某扇门/夜不能寐/凝视着阴影处散发出的细碎声响/在那些分散排布的巨大柱子周围/在那一大片寂静中。”

        (《新民周刊》2024年第20期 陈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