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端午的艾草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15日   07 版)

        ■马俊江

        最初的沐浴也是需要草的。汉代大儒郑玄注《国语》,说“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也”。什么草药呢?郑玄没说。汉人崔寔的农书《四民月令》说三月三“可采艾”,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以及别的医书也都这样讲。洗浴的药草里应该有治百病的医草——艾草吧。    

        上巳节的河里,人们是否用艾草洗浴,已不得而知。但艾草不仅是药草,还是节日的菜蔬。唐人孟诜《食疗本草》有三月三采艾草做馄饨的说法,还说艾草种子和干姜一起捣碎,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吃了可以让“鬼神速走出”。用艾草做节日糕点的习俗,现在还有。今人沈书枝《八九十枝花》里记皖南民俗,说三月三的前一天,小孩子们都要到野外掐艾蒿。小孩子们掐来艾草,母亲做蒿子粑粑,孩子们爱吃。

        皖南三月三的蒿子粑粑到了浙江,是清明节的清明果。如果做成饺子形状,就叫作艾饺。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清明风俗,说的清明吃食叫枣锢飞燕,简称枣锢。想来和北方的枣糕差不多,像蒸花卷,但夹层里夹着大红枣。有趣的是,不仅踏青郊游时带着枣锢,还要用“柳条串之,插于门楣”。同是宋人的吴自牧《梦粱录》说清明节,没有说到吃食,只说“家家以柳条插门上”。各种节日,不管门上插什么,最初的意思都是阻挡邪气和恶鬼进门。鬼也知趣,见门上草木,赶紧退避三舍,于是那些草木就都成了节日装点、孩子们的玩具、嘴里的美食。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有记:“唐中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带之可免虿毒。”虿是蝎子一类的毒虫,“带柳”应是三月三驱虫驱邪的风俗,等到上巳和清明两个节日合并,柳就插在了清明的门上。春柳在门上,也在男男女女的身上。《清嘉录》引《吴县志》云:“清明,男女咸带杨柳。”当然,最爱戴花花草草的肯定是女人。清人杨韫华有《山塘棹歌》,写的就是女子戴杨柳的清明旧俗:“清明一霎又今朝,闻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说是“一枝斜插”,也不是把一段柳条直接插在头上。即便是柳条,做了头饰,也得发挥艺术创造力,修饰一下。而民间,从不缺乏艺术创造力。《清嘉录》说清明日“妇女结杨柳球戴鬓畔,云红颜不老”。戴杨柳已不是驱邪,而是为了青春的美。杨柳球是什么呢?现代作家废名的小说《桥》中曾谈到清明杨柳球的做法:“长长的嫩条,剥开一点皮,尽朝那尖头捋,结果一个绿球系在白条之上。不知怎的,柳球总是归做姑娘的扎,不独史家庄为然。”    

        清明是鬼节,可家家门上的柳枝,戴在女子头上的杨柳球,都绿得满是春天的生机。按周密《武林旧事》的说法,那些柳枝实在“青青可爱”。青青可爱的,还有艾草做的清明果。各地清明果做法不一,有的地方把洗净的艾草剁碎,和在糯米粉里;有些地方则用水煮艾草,水便是绿水,用它和米粉。不管怎么做,清明果都是绿色的,草木绿的绿。好看的颜色,也带给它另一个好听的名字:青团。现在,多少人还记得青团本是祭鬼与祭祖的祭品呢?它只是糯得好吃,绿得好看。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的门上,插的是艾草。端午的采艾有些麻烦,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端午艾最早,也最详细,从采的方法到插艾的目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有人形的艾草吗?苏东坡在《仇池笔记》中替古人解释:“艾未有真似人者,于明暗间以意命之而已。”虽说如此,但端午的习俗之一就是门上悬艾人——不是人形的艾草,而是如宗懔所说,“采艾为人”——做成人的样子。有时,也做成虎形,称之艾虎。清人孔尚任《节序同风录》说:“结艾为人形或虎形,悬门户以禳毒气。”而艾草也不会仅在门上禳毒气,孔尚任接着说端午习俗:“男女皆戴艾叶,祛百病。”而女人终究是爱美的,只戴艾叶还不能满足她们爱美的心:“剪蚕茧为小虎,贴艾叶上,曰艾虎,或缚艾为之,女子插髻上,辟百病。”

        虽然孔尚任讲端午艾的各种习俗,总忘不了加上一句“禳毒气”或者“祛百病”作为收尾,但也只是说说。精心做的艾虎插在发髻上,女人们想到更多的,恐怕是好看。日本的习俗中,祭祀时人们用纸、布、木头和泥土做人偶,祭祀完了就扔在水里。可人偶越做越精致,不忍丢弃,就成了独立的艺术品。风俗的事,大多如此吧,从原始宗教渐变为审美。    

        五月,古称恶月,诸多禁忌,但端午却被人们过成了欢乐的节日“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吴自牧《梦粱录》说端午“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觉”。卖什么呢?花草居多。端午不仅有艾草,孔尚任讲端午时,提及的节日花草多达数十种。《西湖老人繁盛录》和《梦粱录》一样,也记宋时杭州旧俗,说“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五不可无花供养”。端午的开始,是热闹到嘈杂的叫卖声,以及家里桌上一瓶花:石榴花、蜀葵花、栀子花,夹杂着几片菖蒲叶,几茎艾草。想想,都别有一番风致。

        不仅端午,还有上巳节和清明节,也是一样,都是曾经的风流盛事。上巳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人小孩,穿上春衣,一起去野外踏青,到春水里沐浴,登高台任春风拂面,唱着去唱着回,多好。

        (《文心雕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