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与王丹凤的两次合作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12日   05 版)

        想起我和王丹凤有过的两次合作。巧的是,两次都是在拍摄反映农村生活影片的过程中。    

        1958年国庆过后,领导安排我去浙江海盐县《你追我赶》摄制组报到。这是一部描写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艺术性纪录片,由黄宗英和浙江作家硕锡东编剧。这种艺术性纪录片根据先进事迹,以真人真事为原型,适当艺术加工,主要角色由专业演员来担任,拍摄进度“短平快”,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影片饰演主角的是王丹凤和王琪。这也是王丹凤首次在银幕上出演农民妇女的形象。    

        有一场戏,按戏里的需要,要有夜景的气氛,只能安排在天色微明或黄昏时来拍摄,可供拍摄的时间只有三刻钟左右。请来协助拍摄的几百位农民朋友在半夜就到场进行排练,在汽灯照耀下,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扛着水车奔向河边。王丹凤饰演的女社长耕香拿着喇叭,一边高喊一边指挥调度。戏里的季节是寒冬腊月,水寒刺骨,所以女社员刚下水就缩回来,此时耕香毫不犹豫卷起裤脚带头下水,其他社员见状也纷纷下水。拍摄那天虽不是深冬,但天气也已经很冷了,王丹凤冒着寒冷下到水里,把领头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出来了,几百位农民也都跟着不怕寒冷下水,这个场面非常真实。    

        王丹凤在农村劳动锻炼时,勤劳肯干,进步很快,这次戏里有插秧竞赛的场面,此时已是收割过后的季节,一切都得重新布置,哪里去找秧苗呢?摄制组伤透了脑筋。我们求教于乡领导,他们就动员群众割来一大批再生稻作为秧苗。我们拍摄的面积相当大,约有六七十亩地之多,需要在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上犁田插秧,工作量相当繁重。许多农民不顾劳累,披星戴月,连夜赶工做好准备,而且还参加了影片中群众场面的拍摄。我们的演员和农民朋友在一起进行插秧比赛,真是一派“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王丹凤等不少演员都曾在农村中有过这种经历,所以插秧的动作还比较熟练,看上去个个都是生产能手。插秧需要长时间的弯腰操作,拍摄完成后演员们都腰酸背痛了好几天,王丹凤开玩笑说:“我们个个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点腰痛也就算不了什么。”    

        一晃二十年过去,1978年,我接受了拍摄农村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的任务。这个故事发生在江南一个叫丁家湾的村子里,村子并不大孩子倒不少,生产兴旺,人丁也很兴旺,为了孩子的问题,有人高兴,有人苦恼,闹出了许多矛盾和纠葛。王丹凤演多子女的妈妈张秀英,她的丈夫叫丁志富(虞桂春演),是个生产队长,有点封建思想,想要秀英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偏偏秀英生了三个女儿。    

        这个戏人物多,孩子也多。我们从一些幼儿园选来了好多孩子,又请了保育员来管理,王丹凤就负责培训孩子们的表演。特别是演她女儿的几位小演员,在生活里也叫她妈妈,和她特别亲。有一天,要拍摄丁志富叫秀英再生个儿子而争吵起来的场面。由于表演逼真,几个女儿靠在妈妈的身边哭起来,妈妈气得要走,孩子们拉着妈妈,忽然都指着爸爸吵了起来。这是原来戏里没有的,演员虞桂春也感到莫名其妙,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也都乐了,由此可见王丹凤与这些小演员建立了多么亲密的关系!    

        影片是个群戏,所以演员较多,如韩非、孙景璐、程之、何麟等,大家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有些人之前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这次又能重上银幕,非常珍惜和兴奋。恰逢中秋佳节,白天拍戏,晚上摄制组举行会餐。孙景璐是个热心人,她和王丹凤一起加上韩非等人自掏腰包为每个小组送上一只八宝鸭,又为每位小朋友送上一份糖果。晚上召开镜头会议后,小朋友在王丹凤带领下列队来了,她带领小朋友齐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大家也随声唱起来。我们就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度过了一个欢快的节日!

        (《新民晚报》4.30 梁廷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