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史记》宴会中饮食文化的意义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05日   06 版)

        《史记》记录了从周朝到汉代以及每个朝代内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不同饮食习俗的演变与发展。宴会作为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一种思考、体验、传承的方式,同时也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化,也是传承饮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载体。

        反映社会历史演变

        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情况,还反映了不同时期贵族与民间、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和风俗的差异。

        饮食文化在《史记》中有着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如《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黄帝教导人们依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成功种植了各种粮食;将猎取的各种鸟兽驯化圈养起来。在《夏本纪》中,夏启引领民众耕作,开始种植小麦、荞麦等农作物,并制作米酒、楂饼等食品,励精图治,终成夏朝之基石。而到了西周时期,贵族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吃饭时要有丰盛的水果、果脯,以及各种鲜美的肉类,还要有茶、酒等饮品作配菜,这一饮食文化在后世的各个朝代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在汉代,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记》记述了大量的肉食、瓜果蔬菜类的美味佳肴,成为史上最丰富、最高雅的饮食文化表现之一。汉代饮食文化的突破,并不是仅仅在吃上,更是在对餐饮科技的推动,对季节变化传统饮食的巧妙调整,对各地美食的研究、创新及发扬等方面均有深刻表现。

        显示民族风貌多元性

        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从古至今历代人民创造和积淀起来的,《史记》中记录的许多精彩篇章,展示了民族风貌的多元性以及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如《匈奴列传》中“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他们随意游牧,以射猎禽兽作为职业。因此,“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在食物方面,匈奴自君王以下,皆食牲畜之肉。在礼仪方面,“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匈奴与汉人礼仪与饮食的差异,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核心文化形态,在历史演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饮食文化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反映了民族变迁和内在的文化传承,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饮食文化,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人类文化的有机部分

        《史记》宴会中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密切相关,它通过食物的营养和味道,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创造性产物。

        饮食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文化表达,同时,饮食文化也基于历史经验,展示人类文明进化的精髓。《史记》的饮食文化是一个高峰不断攀升、源远流长的综合体,既有方位、气象、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又有饮食科学、食材运用、餐饮形态等多个方面紧密结合的特点。可以说,《史记》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缩影,也是珍贵的历史财富。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蒋登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