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到印度看看甘地纪念馆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29日   07 版)

        在中国人熟悉的印度名人里,甘地算是一个。无论是历史课本上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是电影《甘地传》,都让人印象深刻。照片上,甘地看起来瘦弱、矮小,但他的人格魅力和传奇人生,却让世人敬佩。

        到印度旅行,自然要去首都新德里的甘地纪念馆看看。那里原名叫比拉寓所,甘地被刺杀前就住在此处。比拉寓所是一座带院子的普通二层白色小别墅,散发着庄重而朴素的气息和印度传统建筑韵味。别墅旁的草坪,铺有一条形似脚印的地砖,沿着“脚印”,能够直达甘地被刺杀的地点。如今这里盖了一个小亭子。

        亭子对面,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着甘地曾说过的话:“我祈祷光明能驱散黑暗,让那些信仰非暴力的人们加入我吧。”

        别墅内部已经被改造成了展厅,房间一直维持着甘地去世时的模样。甘地居住的房间,可以看到他清贫的生活状态:一根手杖、一副眼镜、一架纺车和他那双标志性的拖鞋。其他的房间内展示着甘地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画和雕塑。

        这次旅行让我感到“国父”甘地在印度的影响力似乎正在下降。参观纪念馆前,我曾问印度人对甘地的看法。“我觉得他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虽然理解他的想法,但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印度。”一个印度人回答道。

        确实,虽然印度人均收入不高,但年轻人更热衷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甘地奉行的克己生活方式,已经很难在年轻人心中产生共鸣。上了年纪的印度人,虽然对甘地主张的生活方式更有认同感,但却认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做法过于理想化,并没有为印度带来实质性改变。

        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普通人很难完全理解甘地的政治理念,但仍会被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理念会“过时”,精神却能“长青”。就像一名印度大学生对我说的,虽然他不太认可甘地的主张,却想成为像甘地那样的人。我想,这才是甘地真正的影响力吧。

        (《Vista看天下》2024年第14期 马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