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留个门窗给燕子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25日   03 版)

        ■赵中天

        下班时,两只白腹黑裳的燕子,像在做一场尽情尽兴的舞蹈表演:它们倏而轻盈快捷地抖动翅膀,倏而斜一斜身躯战斗机一样潇洒俯冲。“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有时几乎悬浮在空中打闹,像放学的孩子缠在一起,嘻哈个不休。玩够后,化作两枚飞矢“嗖、嗖”飞进窗,办公楼内一阵惊讶的欢呼。

        最早发现办公楼有燕子窝的是老盛,那天他喜气洋洋地告诉我们:“老辈人说,燕子不来无福之地,看来咱们单位是个好地方。”

        “不借你家的盐,只借你家的檐;不借你家的粮,只借你家的梁。”民谚里代代相传的燕子,勤劳安分,凭自己的本事筑起窝,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谁家被燕子挑中,证明居室干净整洁,家人勤快和睦,形同被授予“文明示范户”。

        现在大家都习惯紧闭门窗,连农家也极少见到燕子窝。

        于是,我们三人随老盛蹑手蹑脚迈上楼梯,只见楼梯转角一人多高的应急灯上,挂着一个泥盆状的燕子窝,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望向这巧夺天工的构造:窄小的“地基”像画家遒劲的皴笔,黄豆大的泥粒密布的表面,夹着乱绣般的草丝,给人天然质朴的感觉。

        想是年前清洁工擦玻璃时忘了关窗,春风破冻,燕子夫妇飞进转角的港湾,它们转动眼珠细细打量,只见办公大院内树木繁茂,花果飘香,当有吃不完的虫子,燕子欢喜地定居了下来。年长的余姐不无担忧地说:“搞卫生的人要是发现燕子粪,会不会把窗户关了,那燕子就回不了家。”

        闻言,老盛嘿嘿笑道:“那我们就动动脑子让燕子捧牢泥碗。”“燕子在春夏季节,每天要吃掉近3000只害虫,我先发一条信息在大群里。”从事农林工作的小周赶紧提议说:“解决卫生问题,其实也简单,在灯箱上放一块大一点的硬纸板,隔几天换换就是,这事包我身上。”

        我以春茶相酬,与两名门卫大叔沟通好,麻烦他们晚上关好楼道上的窗,早上巡查时务必打开,方便燕子出入。

        于是,下班时,我们常静静矗立在窗口,望向天空,看两只燕子妙曼舞蹈。这赏心悦目的闲暇,让我们精神放松,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家。

        一天午后,狂风裹挟着乌云从西北方向飞奔而来,转眼间天地几乎全黑了下来。几个震耳欲聋的响雷过后,雨水从天空中倾泻而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仿佛要把天地掀翻了似的。两只返家的燕子在狂风席卷中,像两片薄薄的树叶被抛上抛下。然而,燕子矫捷的羽翅毫不气馁地划破雨幕,朝窗口的方向一直飞。冯骥才先生曾说: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也正是因为不顺从,弱小的生命能迸发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力量。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在一家高档的酒店大堂,有一个非常简陋的燕子窝。比这更惊奇的是,有酒店员工发现,那对不请自来的燕子,居然学会了开启电子感应玻璃门(在玻璃门前停留一会儿)。使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堂经理于是下令:全体员工不得惊扰和关注这对聪明的房客。“结庐在人境”的燕子窝,成了这家酒店独特的风景。

        留个门窗给燕子,“留莺歌燕舞”在人间。

        (《扬子晚报》5.1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