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塞尔维亚是个怎样的国家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22日   07 版)

        这里是巴尔干半岛上的明珠,是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无数旅行者心中的胜地,树木成林、果园成片、牛羊成群,蓝色多瑙河孕育着文明和希望;这里虽与中国相隔万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一首《啊,朋友再见》深入人心;这里是首个对华免签的欧洲国家,中国护照持有者在这里可待上一个月……这里就是中国的欧洲“老铁”——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的不少城市保留了奥斯曼帝国遗留的古迹,建筑既借鉴了哥特式、巴洛克式风格,也能找到不少被后世称为“粗野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坐落在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见证了无数次历史变迁,具有典雅与现代的美感。如果你有兴趣以独特的角度鸟瞰塞尔维亚,不妨去克鲁舍瓦茨,这里的国际热气球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

        塞尔维亚境内有一条绵延的德里纳河,全河很长一部分为波黑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界河。在巴塔小镇附近河段,河道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块巨岩,岩石上建有一座德里纳河小屋,是塞尔维亚火爆的打卡地。这小小的木屋经历了多次摧毁和重建,被当地人视作“塞尔维亚精神”的象征。

        在这片土地上,文学、戏剧、电影和诗歌繁荣生长。中国人熟知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众多经典电影作品就诞生在这里。《桥》中的老歌《啊,朋友再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塞尔维亚人对于勇气与信仰的执着,深深感染了中国听众。

        面包是塞尔维亚的绝对主食,当地人端出一盘面包蘸盐,是对贵宾的一种礼遇。

        塞尔维亚人无肉不欢,肉夹饼、烤肉、肉卷、肉排、烤肠、炖肉、肉酱……所有能想到的关于肉的做法,都能在这里见到。在塞尔维亚甚至还有一种餐桌哲学,只要桌上还有肉没吃完,就不能放下刀叉。

        这里还有一道知名的塞式汉堡。塞式汉堡较少用面包坯,用牛肉或猪肉碎烤成的肉饼,肉碎中用洋葱和香料调味,烤好之后色如焦糖,焦香扑鼻,搭配奶酪、沙拉和面饼即可食用。

        塞尔维亚人爱喝酒,最有特色的是水果白兰地酒,由各种水果酿制而成。塞尔维亚还以其丰富的树莓资源而闻名,产量达到世界前列。用最甜的树莓制成的果汁搭配上美味的蛋糕,是炎炎夏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塞尔维亚的街上走一走,当地人会给中国人送上热情的微笑。在贝尔格莱德街头,还会时不时看到中文路标。塞尔维亚随处可见中国产品广告牌、中国科技公司、中国美食餐馆、中国文化符号……

        塞尔维亚对中国驾照十分友好。这里驾驶习惯与中国相同——驾驶在左边,车辆在道路右边行驶,而且中国驾照持有人(持驾照原件和翻译件)可以在塞尔维亚境内直接驾车或者免试换领当地驾照,准驾车型包括小型汽车和摩托车。申请互认或换领驾驶证需向塞尔维亚警察局提出申请。

        (《燕赵都市报》5.12 于子敬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