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自恋狂生祢衡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15日   05 版)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以“狂”而闻名的书生祢衡,其“裸衣骂曹”之举成为经典故事,后人读来,都觉得这是一位不可救药的狂妄书生。

        祢衡确实很有个性,但不能简单批评其人格缺陷,细究其生平事迹,会发现这位“三国第一狂人”有着复杂的故事。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祢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是24岁,而去世时才26岁。在群雄并起的汉末三国史上,他登台亮相的时间仅有两年。在这短短两年间,他却换了三个主公,可谓是一代传奇青年。

        《后汉书》有言:“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建安初年,祢衡在许昌、颍川一带漫游,随身带着名刺(名片),希望投奔一个好主公。当时,许昌聚集了不少名流,但是祢衡转了许久,都没找到想投奔的人,连携带的名片上的字都磨没了。有人建议祢衡投奔陈群,荀彧、司马朗也行,但祢衡不仅拒绝了,还以“屠沽儿”等词贬低他们,可见其心气极高。

        后来,在名士圈里很有影响力的孔融找到祢衡,说可以帮忙向皇帝推荐他。祢衡虽然狂妄,却也有认可的人物,孔融便是其中一位,加上举荐机遇难得,他便答应了。孔融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盛赞祢衡的文章,简直要把祢衡吹成千年不遇的圣贤奇才,在人品、才华等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虽然祢衡没有孔融吹捧的那么完美,但他的确很有文采,尤其擅长文书工作。当时,孔融还想取悦曹操,便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这可让祢衡犯难了,因为他不喜欢曹操。虽然曹操主动抛来了橄榄枝,但祢衡总是找借口不见他。

        曹操有些生气,就故意叫来祢衡,任命他为鼓史,明显是有羞辱的意味。让人意外的是,祢衡竟然同意了。曹操大设宴席,要求所有鼓史脱掉原先的衣服,换上敲鼓的服装。祢衡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便故意不换服装,自顾自地敲起鼓来。后来,他又走到曹操面前,脱掉衣服,现场一度十分尴尬。祢衡见效果达到了,就按照规矩,穿上鼓史服,击鼓之后离开。整个过程,祢衡都不卑不亢,面不改色。曹操是何等人物,自然看得出祢衡是借机表达不满,既不满于让他做个小小的鼓史,也想在众人面前让曹操难堪。不过,曹操还是尽量显出胸襟,没跟祢衡计较,还自嘲“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这便是《后汉书》中祢衡“裸衣骂曹”的经过。

        这番操作直接激怒了曹操,他大骂祢衡徒有虚名,虽然恨之入骨,却不想背负杀害名士的骂名,便让孔融赶紧把祢衡这个“烫手山芋”送到刘表那里。

        刘表当然知道曹操心里的算盘。虽然祢衡确实狂妄又自恋,但刘表并不打算杀掉他。事实上,与曹操一样,刘表一开始很器重祢衡。但是,祢衡骄狂自大的毛病很快就暴露出来了,又得罪了刘表等荆州人士。对此,刘表用了一个很损的招,他知道江夏太守黄祖性格暴躁,便把祢衡送到黄祖那里,很明显是要借刀杀人。

        这是祢衡换的第三个主公了,如果祢衡能清醒一点,到这时候,应该能看出来自己的危险处境。但祢衡的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不是一个能自我反思的人。其实,黄祖起初也比较尊重祢衡,他的儿子黄射特别仰慕祢衡的才华。有一次,他们一起出游,看到蔡邕所作的石碑文,等回来后,黄射很后悔没记下碑文,但祢衡却能一五一十地背诵下来,众人都为他过目不忘的本事而震惊不已。

        祢衡有个很严重的毛病,喜欢在主公设宴的公众场合说些不敬的话。如果说之前在宴席上羞辱曹操,是因为他厌恶曹操,看不惯曹操把持朝政的做派,但黄祖并没有得罪他。他本来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却不断试探黄祖能接受的“底线”。有一次,黄祖在船上大宴宾客,祢衡却要当众说些怪话。黄祖叫他不要胡言乱语,祢衡却瞪着他说:“死老头说什么话?”(“死公!云等道?”)可以说,祢衡不给黄祖一点面子,也显得自己很没有礼貌。

        黄祖气愤不已,就要用笞刑惩罚他。如果祢衡这时候能低头认错,还不至于死,但他继续怒骂黄祖,让他颜面尽失。黄祖叫嚷着,要绞死祢衡。或许黄祖说的是气话,但祢衡的人缘实在是太差了,当时有个忌恨祢衡的主簿,趁着黄祖没反悔,就赶紧把祢衡处死了。果然,黄祖很快清醒过来,大概也知道中了曹操、刘表的计了,又派人厚葬祢衡。但人死不能复生,这个狂妄的书生在26岁的时候就早早逝去了。

        或许,不少文人雅士都曾有祢衡的人格特点,但他们比较幸运,时光让他们改变很多,最终也能以更加圆融的形象在历史上定格。只是,祢衡没有这个成长的机会了。

        (《北京晚报》5.4 黄西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