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为何黑白猫都是“上黑下白”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04日   06 版)

        细心的“铲屎官”很容易发现,黑白相间的猫,无论黑色区域形状大小如何,无一例外都是“上黑下白”,即后背以黑色为主,肚皮则都是白色。从来没有人见过白后背、黑肚皮的个体。

        原来,在猫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白斑基因的表达对猫的“成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皮肤细胞)有影响作用,进而对毛色分布产生影响。

        理论一是成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开始向全身迁移。成黑素细胞发源于神经嵴(胚胎背侧),由此向全身迁移扩散。当皮肤完全形成时,扩散停止,有色素细胞的皮肤出现黑色毛发;成黑素细胞未扩散到的皮肤则无法合成黑色素,出现白色毛发。由于猫的爪子、肚腩和胸部离神经嵴较远,色素细胞较难迁移到达,所以这些部位的毛色是白色。

        理论二是成黑素细胞由四肢开始凋亡,强度逐渐减弱。假设全身都有成黑素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细胞会由四肢到躯干逐渐凋亡(可以理解成“褪色”),凋亡的强度会越来越弱,所以靠近四肢的毛是白色的,猫背部的毛是黑色的。

        所以,猫妈妈“生着生着没墨了”是有科学道理的。

        (《奥秘》2024年第5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