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中国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1 版)

        近年来,美欧市场蓄意且持续地给中国产品“贴标签”。今年初,一些西方媒体就频频声称,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正以“极低价格像潮水般出口”,甚至还耸人听闻地抛出“中国‘产能过剩’正威胁着其他国家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的论断。

        现实情况是,中国产品因高性价比在全球市场备受青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分析也不支持所谓的“产能过剩”。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约是2022年的4倍。这意味着,当前我国产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全球市场对于新能源产品存在巨大潜在需求。也就是说,中国新能源制造非但不过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将是紧俏货。

        而“输出过剩产能”更是一个伪命题。历史地看,正是由于各国立足比较优势,形成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才会有世界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的秩序。在这方面,英美等国可是“先行者”。而且,如果按照今天西方国家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其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那么美欧销往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以及大家熟悉的汽车品牌,是否也应纳入“输出过剩产能”范畴呢?

        乱扣“输出过剩产能”的帽子,最终会砸到自己头上。从根本上看,美欧国家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无端指责,不过是其基于自身利益需要、对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较为成功国家的一次发难。

        (《经济日报》4.11 金观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