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韩国医政风波凸显利益固化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7 版)

        今年2月初,韩国政府提出,从2025年起,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每年将扩招2000人,从现行3058人增至5058人,持续5年。该政策引发医生群体的强烈反对,导致汹涌的医生罢工潮。

        说医学院扩招计划“深得民心”并不为过。从2018年到2022年,韩国医院拒绝救护车的案例多达3.7万件,其中三分之一的拒收理由是缺乏相关医生。此外,韩国政府表示,扩招医学院学生,是为应对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预计到2035年,韩国将出现大约1.5万名医生的缺口,而在韩国,培养一名专科医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面对这份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药方”,韩国医生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大韩医师协会医疗政策研究所2020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预计从2027年起,韩国将出现医生供过于求的情况。“我们不缺医生,我们缺的是合理分配。”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的一名教授说。

        在韩国,私立医疗机构占到90%以上。有专家分析,在这种以市场化竞争主导的私立体系中,医院的盈利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这进一步导致了供给的错配。

        在科室平衡方面,自费项目多的皮肤科、眼科和整形科是私立医院的盈利主体,医生数量一直在增加,而妇产科、儿科等在韩国被称为“基本医疗”,医保报销比例高,医生薪资相对较低,因此这些科室常常陷入“医生荒”。此外,韩国各区、郡以及城乡间在医生数量、医疗设备等资源方面的不平衡极为严重。

        针对上述结构性问题,韩国医界开出的“药方”是政府应增加医疗财政支出,从薪酬分配方面进行改革,改善儿科、妇产科等提供基本医疗的科室的工作条件,并对在偏远地区服务的医生提供经济支持。

        其实,无论是政府的“药方”,还是医界的“药方”,都能为韩国医疗问题“刹刹车”。现在双方势不两立,多选题搞成了无选的死题,这是双方不同的利益导向所致。

        在韩国,医生被称为“白衣贵族”。据统计,韩国医生人均年薪为19.3万美元,大约是韩国人均年薪的5.5倍。

        有专家称,在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体系中,医生会支持更多同行从业,因为这可以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而薪水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韩国,医疗本身就是商品,医生团体扮演的角色不是专业集团,而是利益团体,医学院扩招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少的利润。

        政客重选举,医生保“蛋糕”,民众要看病……韩国医政矛盾由来已久,走向难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原地转圈”久拖不决,付出代价的还是韩国老百姓。

        (破圈了微信公众号 4.7 阮紫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