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3日 星期六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识别要趁早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3日   02 版)

        每年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双相障碍在全球范围的患病率约为1%~2%,成年双相障碍患者中有高达一半以上人群发病时年龄在18岁以下。与成年患者比较,青春期的双相障碍症状没有那么典型,很多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障碍、品行障碍或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当青少年反复出现“喜怒无常”精神状态时,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理障碍。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据统计,大约10%~15%的青少年复发性抑郁发作患者会表现出双相障碍,其中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双相障碍对于青少年身心以及家庭带来重大影响,早期识别和治疗非常重要。

        当孩子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时,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就是任性、脾气大、逃避学习,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父母担心医生会随便给孩子贴个标签,担心到精神科就诊对孩子未来有影响,担心孩子拿有病当借口,自身不努力。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是“易激惹,环性的心境波动”,抑郁发作时,症状较易识别;躁狂发作时症状复杂多变,往往容易被忽视。

        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典型表现是行为障碍突出,具有攻击性。有些青少年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比平常更健谈,像机关枪似地表达一个又一个想法,精力旺盛,睡眠需求降低,对自身的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自信,自尊膨胀,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想法多,盲目做出各种决定,行为莽撞,不计后果,花钱不节制,严重者甚至出现夸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在抑郁低谷时,患者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陷入重度抑郁发作中。这时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变得不愉快、压抑、沮丧、低自尊,对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经常发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有的孩子反复发脾气、易烦躁,对抗父母、不听管教,部分可出现言语暴力甚至肢体的攻击,严重者可出现频繁自伤或者自杀行为。还有的孩子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表现为胃肠不适,频繁恶心、呕吐、头痛、心悸等,常出现食欲及睡眠的变化。

        对不同患者来说,抑郁与躁狂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它们可以缓慢发作或者迅速发作,发作时间从数小时到数日不等,抑郁与躁狂之间来回转换。也有的患者并未感受到交替抑郁或者躁狂发作,而是同时体验两种心境。

        家长该如何应对

        家长首先要了解和接纳这种疾病,及时识别躁狂和抑郁发作的早期信号以及不良事件(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的危险信号。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疾病,孩子并不能只依靠意志力就控制和战胜它,需要及时就医,科学、规范化地治疗。

        多理解、多倾听。青少年更需要父母做的,有时只是“倾听”。耐心倾听,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被包容和理解。父母可以把心理疏导和教育的角色留给医生和老师,更多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内在感受,角色简单化,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亲密关系。父母心情平稳时,可以和孩子讨论,在他情绪糟糕时期望父母如何回应,提前达成共识。请相信父母的支持与爱蕴含无限的疗愈力量。

        自我照料,保持自身的心身健康。作为双相情感障碍孩子的父母,一定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的问题。只有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才能真正照护好孩子。父母要关注到自身的需求,寻找适合自身的情绪宣泄途径,比如增加户外运动,学习各类减压策略,保持身心健康。

        (综合《中国妇女报》、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微信公众号 4.3 肖雪 于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