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0日   02 版)

        就餐、锻炼、买药、小修小补——近年来,灵活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见缝插针”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成为一种有益尝试。

        早上8点半,上海市民吴女士带着两岁半的外孙女,来到离家步行只需10分钟的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宝宝屋”。隔着落地窗,她看到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心地玩耍,便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就近就便,是社区托育的显著特点。这处社区“宝宝屋”利用街道闲置场地打造,90平方米的空间分设益智、涂鸦、运动、“娃娃家”等区域,提供托位30个,每天根据预约人数以1:5的师生比配备照护力量。“离家近、环境好,外孙女很喜欢来这里。”吴女士说。

        自从社区助老餐厅开了以后,缪阿姨将其当成了自家厨房。2023年上半年,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助老餐厅重装营业,生意红火,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种类多,价格公道,味道也蛮好。老年食堂帮了我们大忙。”缪阿姨说。

        在江苏南京,一些老旧小区依托物业延伸出服务新场景。缝纫机、理发椅、血压计……位于南京市中心的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由小区进出通道改造而成,面积仅有60平方米,除承载业主报修、意见受理等传统服务外,还拓展多项便民服务。“老旧小区大多没有配建物业用房,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内嵌入社区服务,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红庙物业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家栋说,该中心还与属地高校合作,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大批优秀志愿者为便民服务注入新生力量。

        社区是离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的“神经末梢”。业内人士表示,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应根据各地实际稳步推进。如何算好政治、经济、民生“三本账”,循序渐进让温暖之举精准落地,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

        (新华网 4.7 马剑 吴振东 郑生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