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30日 星期六

    公共选书人如何选书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30日   08 版)

        杨素秋

        2020年9月,副教授杨素秋从陕西科技大学来到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副局长。上任的第二天,她就接到了为区里筹建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作为爱书人,杨素秋觉得自己“来对了”,“能有一笔‘巨款’买书了,开心死了。”可当来到图书馆工地,她又瞬间意识到“这活并不轻松”。

        百万购书费引来的“嘴脸”

        杨素秋的建馆资金有280万元,其中180万元装修费、100万元购书费。拿100万元为一个3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买书是什么概念?杨素秋计算了一下,“当时我们图书馆有一个区县级图书馆评估的数量底线,这是按照区县的人口总数来算的。算下来当时我们那个图书馆需要有8万册书。所以,我要用100万现金买8万册书,平均一本书12.5元。那能买到什么书?”

        纷至沓来的书商很快给出了答案。为了拿下这个100万,他们各显神通:有的建议我买8万册书,因为“8万册”正好够图书馆明年评估的数量底线。有的商人承诺可以打二五折,“100万经费保证能买到400万码洋书籍,书越多,领导检查的时候你越有面子”,至于书的质量,“领导谁会一本本看书啊?主要是数量”;还有商人特别擅长推销,他说自己有现成的书目,几分钟就能给我配齐数据……”

        于是,杨素秋收到了这样的书单:大量情感“鸡汤”书籍和长篇小说,书名软糯可人,共同特征是书评网站查无此书。偶有经典作家,恰恰剔除成名作;偶有经典作品,恰恰绕开优质出版社;儿童书籍,完全杜绝国际大奖和畅销绘本。还有一些单蹦儿书目,第2辑,第5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报告”“岗位”与“视角”:《某某县政府廉洁反腐败的公众感知评估报告》《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车司机岗位》;一些“文萃”,一些“风采”:《某某师范学院校报文化副刊选集》《吟诵的女儿——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吟诵推广志愿者某某某老师》;一些“学术”:《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德育中主题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杨素秋终于发现了哪里不对,“我现在明白这些书单是什么名堂,书店里卖不动的书、仓库里的滞销书以及那些明知没有读者的自费出版书籍,全都塞给了我。”

        榜单的书目与读者的建议

        杨素秋决定自己选书。她和图书馆宁馆长决定第一年的100万买书经费一共选出1万种图书,每本3本副本。剩余的书,等到第二年经费下来再补充。不过,要想从近年出版的书中选出1万种受读者欢迎的书,也不容易。

        杨素秋翻查各种榜单,从北大、清华等高校图书馆的月度、年度榜单,到购书网站实时销售清单,以及出版社和媒体的图书榜单……她将这些书目一一输入表格。

        第二年,资金到位,杨素秋再次面临选书问题。调出开馆至今的图书借阅数据,她发现读者品位和自己预测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排在借阅次数前300名的书籍,至少有250种都是儿童书,尤其是漫画类。排在前列的其余几十种成人书籍也以小说为主。前台手写登记的《读者意见册》上,留下了读者的具体建议:

        1.医学、法律和自然科学书籍太少。

        2.武侠类和漫画类呼声甚高,需要补充。

        3.套装类图书缺漏不齐。

        4.生活类书籍还需增加,这是老年读者刚需,如碑帖、摄影、食谱、养花、养生、乐器入门。

        5.少儿书借阅量超过全馆藏书一半。绘本最受欢迎,教育部推荐的阅读书目常常会被借空,建议增加复本。

        这让杨素秋意识到,“编书目这件事绝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为了找到更好的书单,她通过不同的渠道找到50个朋友帮忙推荐书单,这些人分布在差异极大的不同行业中,年龄段、性别、受教育程度差别很大。“老年读者列出了自己想看的养生书。教计算机系的老师,专门给我们开人工智能的书目。还有武侠作家开的武侠书目,摄影师开的摄影书单。”

        一位微博读者看到征集书单的邀请,也发来了自己的书单,分了十四大类,这些书里面有科普入门,比如说《现实不似你所见》《果壳中的宇宙》等,也有哲学经典如《纯粹理性批判》等,更有社科名著和文学名著。

        杨素秋收来的书单中,还有盲人读者开出的盲文书单。碑林区图书馆专门设置了专供视障人群阅读的阅览室,开馆后收获了不少视障人士的反馈。带着朋友来过一次后,杨素秋意识到馆内盲文书脊上印刷的书名都是普通文字,并非凸起的盲文,仅凭视障人士自身根本无法挑选书籍。因此,几个月后,图书馆引进了一份正确的“现行盲文”书单,那里面有《三体》和《人类简史》。

        这些较真的读书人,让杨素秋意识到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书本身有多么好”,比起被发现、被推广的书籍,同样鲜活的是“被阅读塑造的人和人生”。

        建图书馆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2021年4月,碑林区图书馆刚开馆时,她组织过一场对谈,主题是“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实际上这个问题她和图书馆馆长小宁被问过不止一次,“纳税人的钱花了这么多,用处大不大?”“周一到周五,有些图书馆人比较少,政府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资金和人力在上面?”

        杨素秋在其《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中说:“关于这个问题,教科书中答案类似,有三大传统功能:一是保留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二是宣传教育,三是满足和提升群众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公益性和平等性……”她说她还要探索教科书以外的答案。

        比如,不同个体、家庭、圈层之间,存在文化资源的差异,这个“信息差”是需要图书馆这类公共设施弥补的。杨素秋为图书馆采购时发现,同样一本外国文学作品,中文译本之间差别很大。以《安徒生童话》为例,叶君健译《海的女儿》,开篇:“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而某潦草译本的开头是这样:“海王有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对书籍版本、译本的甄选,需要专业的审美能力和职业水平,如何把这些知识层面的资讯有效地分享给公众,这是公共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使命。

        童书中的“立体书”也是一个例子。你打开一本太空主题的立体书,就会看到,通过特别设计的夹层,星辰大海很形象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这类书精工细作,售价昂贵,且容易破损,书店开架展示通常不拆塑封。对于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如果没有图书馆,他们很难看到这些书。

        类似的还有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和专著。杨素秋第一次看到《剑桥科学史》时,被价格吓了一跳,这套书的出版周期长,十几年里陆续出了4卷,每本定价480元,这种书也应该由图书馆来买。

        (《北京青年报》3.24 祖薇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