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30日 星期六

    给黑洞“拍电影”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30日   08 版)

        天马望远镜观测站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摄制组,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拍摄人类所能想象的最神秘天体——黑洞。“人类首次拍摄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来的。宇宙如此恒久,而人的寿命不过百岁。一生择一事,研究黑洞何其幸运!”他们说。

        黑洞成像研究30年前就已开始

        众所周知,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全球多地的科学家们一起,发布了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下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首张照片,这张来自宇宙深处的“甜甜圈”状黑洞照片引起轰动,震惊世界。

        2022年5月,上海天文台再次参与全球同步发布由EHT“拍摄”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首张照片,为其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视觉”证据,从强引力场的角度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2023年4月,由上海天文台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换了个“频道”看M87黑洞,首次拍摄到了M87的黑洞“全景照片”,将黑洞阴影、吸积盘和喷流同时展现在一张照片里。在这张全景照片中,不仅有“甜甜圈”,还能看到从“甜甜圈”向远处延展的“尾巴”,即黑洞的喷流。

        实际上,自1974年银河系中心黑洞所对应的致密射电源人马座A*(Sgr A*)被首次发现,人们对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约27000光年)超大质量黑洞候选体开展了30多年的成像研究。从1997年开始,全球的科学家们就用新方法不断提高观测精度,从而让无线电波的“视线”一步步逼近黑洞,并最终促成了EHT这一国际合作。

        2023年黑洞全景照片的出现,使得天文学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黑洞周围的物理过程,也进一步激发了天文学家们继续为黑洞“拍摄”照片、探索宇宙未知的强烈信心。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透露,造中国自己的亚毫米波望远镜,拍摄人类首部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电影”,是他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从拍照到拍“电影”的巨大跨越

        既然黑洞是“黑”的,连光线都无法逃脱,那我们又该如何看到黑洞呢?

        事实上,黑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周围存在大量气体。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气体会绕黑洞旋转,并被黑洞吸进去。而当这些气体被加热到数十亿摄氏度高温时,便会发出强烈的辐射。同时,黑洞也会以喷流和风的形式向外喷射物质和能量。

        广义相对论预言,我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事件视界形成的阴影,周围环绕一个由吸积或喷流的辐射造成的光环——它状如新月,大小约5倍史瓦西半径(注:史瓦西半径是没有自旋的黑洞的事件视界半径;对于银河系中心黑洞来说其黑洞阴影大小与水星绕太阳轨道相当)。

        哪个黑洞最容易被看到?质量越大、距离越近的黑洞,其黑洞阴影从地球看来越大,也就越容易被看到。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和近邻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是两个目前已知最优的候选体。

        在没能一睹黑洞真容的岁月里,科学家通过计算模拟黑洞的“样貌”。9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便有了共识,随着望远镜技术的发展,黑洞迟早有一天可以被射电望远镜“看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对黑洞成像,依赖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成为一台相当于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VLBI技术实现以来,其性能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不断提升,波长覆盖也从厘米波段扩展到目前处于国际发展最前沿的(亚)毫米波段。如同观看电视节目必须选对频道一样,对黑洞成像而言,能够在合适的波段进行VLBI观测至关重要。随着新的、高灵敏度亚毫米波台站加入到全球1.3毫米-VLBI阵列,黑洞的成像观测成为可能。

        为了捕获第一张黑洞图像,由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300多名科学家形成了EHT这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并于2017年4月分别对M87星系中心黑洞和银河系中心黑洞拍了照。为了增加探测灵敏度,EHT所记录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每个台站的数据率达到惊人的32Gbit/s,8个台站在5天观测期间共记录约3500TB数据(相当于350万部电影,至少要几百年才能看完)。

        EHT采用专用硬盘来记录数据,再把它们送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在那里,研究人员用超级计算机矫正电磁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并把所有数据做互相关综合处理,从而达到信号相干的目的。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数据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后期处理和分析,人类终于在2019年4月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M87星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处理时间短,所以先和我们见面。而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处理起来更复杂,直到三年后的2022年5月才被“冲洗”出来。

        在给黑洞拍摄“电影”的研究中抢占科技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告诉记者,自己博士毕业后就开展了对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射电观测,从1997年开始的5年间,一共开展了20多次高分辨率VLBI观测,无线电波的“视线”一步步接近该黑洞。200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世界上首张3.5毫米波长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高分辨率图像,该成果入选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黑洞并不是静止的,它每时每刻都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不同时刻看它,它是不一样的。拍摄“动态黑洞”将在空间维度上再解锁时间维度,让人们能够全方位地观测和理解黑洞。

        沈志强说:“拍摄一部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电影’,是下一代EHT的追求。”

        目前EHT的望远镜分布不足以实现“电影”的拍摄,需要更多望远镜的加入。“只有建设我们自己的望远镜,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沈志强说,为了参与到对黑洞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观测中,上海天文台正为下一代黑洞动态成像,在我国青藏高原推动建设亚毫米波望远镜,以期在下一步给黑洞拍摄“电影”的研究中抢占科技制高点和更多国际学术话语权。

        (《新民周刊》2024年第7期 陈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