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30日 星期六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30日   02 版)

        人的审美偏好、审美习惯,甚至审美标准形成的关键期都在童年。音乐审美也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那么,孩子需要听什么音乐呢?

        经典音乐代表音乐艺术的高峰

        曾有人告诉我,你听的巴赫、贝多芬都是二三百年前的作品,那些传统民间音乐也都是老掉渣的作品,你也太“out”了。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涌现出很多新作品,这些作品品质参差不齐。所谓好的音乐,就是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能够给人带来更高的美感与享受、更强烈的震撼与快感,更多的创造性启迪,以感性智慧让人折服与赞叹的音乐。

        当除去各种干扰性因素后,具备这些审美属性的音乐作品会在历史的筛淘中留下来,被一代代人欣赏、学习。因此,经典音乐代表着音乐艺术的高峰,能够培养孩子高品位的审美追求、持续终身的审美享受,以及明辨审美价值的判断力。

        人需要“口味丰富”的音乐生活

        与味觉要求同理,人需要“口味丰富”的音乐生活。风格、类型多样的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感性需要,而且能够防止单调导致的审美疲劳。

        人的审美口味(风格偏好)因经验的积累而被塑造,也会因经验的积累而趋于固化、僵化。成长关键期的孩子,审美偏好还没有固化,审美价值判断的标准还处于开放期。这个时候,要重视感性样式“类型”的多样性,尤其要让孩子多听各民族、各地区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

        感性样式的多样性还直接关乎一个人的审美包容力、文化心胸的广阔性。很多时候人们对其他民族、其他地域艺术样式的拒斥,往往是出于“听不惯”“不适应”。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正是“艺术审美感受的接纳”与“艺术审美价值的认同”。

        音乐教育应保持快乐

        孩子难以感受过高、过低音区,过强、过弱力度,过快、过慢速度,以及织体过于复杂的音响形态的音乐。孩子喜欢中音偏高一点音区,中等力度、中等偏快速度、音响复杂度适中的音乐。大家熟悉的轻音乐、古典音乐中的通俗作品、雅俗共赏的音乐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人们比较常见的所谓“儿童音乐”,就是偏向中间的音乐形态;而人们所说的“严肃音乐”则是偏向两端的音乐形态。

        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一点,带孩子去听音响过于强烈、过于复杂的经典作品音乐会,孩子便产生了不适、抗拒感。所以,带孩子听音乐会的时候,也要注意考察音乐会的曲目。

        最后要特别讲一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快乐。爱音乐是人类的本能,家长不能抓住、按住孩子听音乐,要让音乐吸引孩子。强烈建议家长抱着孩子、带着孩子随音乐律动,让音乐审美的快乐与亲情交往的快乐叠加在一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