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30日 星期六

    链接

    莫让儿歌远离童真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30日   02 版)

        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其本质功能之一在于蒙学教育。经典儿歌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内容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情趣,成为儿童娱乐方式的同时,能够帮助儿童表达情感、理解和探索周围的世界。正如古代启蒙读物《小儿语》序言所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

        儿歌健康与否关乎孩子的“精神空间”和“心理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然而,当前不少经典儿歌被篡改,“灰色儿歌”泛滥,乍一听朗朗上口,细究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灰色儿歌”在客观上消解了古代诗歌、经典童谣的童真意境和美学价值,且改编后的儿歌包含着大量远离童真的低级庸俗内容,影响着他们健康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的养成。

        相比于儿童自发的改编填词,成人的错误引导更值得反思。比如,一些改编自经典诗歌、童谣的顺口溜和“灰色儿歌”,从源头上本身就是一些成人的“作品”,他们的随口胡诌可能会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感觉“如获至宝”。

        “灰色儿歌”从根本上已经远离了儿歌本该具有的童真属性,必须正视“灰色儿歌”流行的深层原因及危害性,家长、教育工作者、词曲创作者、视频平台等多方协同行动,以身教正言传,引导儿歌回归童真。

        (《光明日报》3.20 周海宏 张自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