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在塞拉利昂,感受中非友谊的温度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20日   07 版)

        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坐落在大西洋沿岸一个半岛上,是西非地区一座良港。港口码头人声鼎沸,船只往来频繁。

        在这座塞拉利昂第一大城市,当地居民能用颇为标准的中文说出“友谊”这个词,多个地标也与中国有着紧密联系——

        中塞友谊大厦位于弗里敦市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中方援塞标志性工程。司机弗朗西斯·奥德怀尔出生于1971年,正是在那一年,中塞建交。“我们这代人见证了塞拉利昂与中国友谊的不断深化。”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弗里敦不会有今天的面貌。”

        一条长约11公里的公路以“友谊”为名,蜿蜒在苍翠山林间,车辆川流不息,是当地的交通要道。“以往这里路面窄、坡度大,整日尘土飞扬,雨季时坑洼泥泞,安全隐患很大。公路建成以来,这里彻底摆脱了‘死亡陷阱’的名字,不仅让出行更安全,还拉动了沿线发展。”站在公路一侧,当地居民艾尔弗雷德·卡马拉打开了话匣子。

        另一座“中国建设”——塞拉利昂国家体育场是塞拉利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让历经几十年风吹日晒的老场馆焕发新生机,是塞拉利昂人民的企盼。2022年,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国家体育场大修项目开工。目前,中塞两国工人正在建设现场紧张忙碌,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已初见雏形,预计今年内可交付使用。

        两国人民曾在风雨同舟中结下深厚情谊。2014年,塞拉利昂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是最早提供医疗援助的国家之一,向塞拉利昂派出大批抗疫医护专家。抵达疫情之中的塞拉利昂时,当地医疗资源已十分紧缺,能在一线值守的医护人员已所剩无几,中国医疗队一赶到位于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连倒时差都顾不上,立即上岗,填补人力空缺。当地高温天气中,中国医生身穿防护服、防水胶靴,24小时轮流值守。自1973年以来,已有24批中国医疗队来到塞拉利昂,备受民众赞誉。“这里的病人都很信任也很喜欢中国医生。”中塞友好医院产科护士长梅尔罗斯·迪兰说,“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3.2 许正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