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一名货车女司机的风雨征途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16日   08 版)

        李润兰与她的卡车

        在男性主导的货车司机群体中,活跃着为数不多的女性司机。货运江湖对她们而言,虽有随性别优势而来的“礼遇”,但更多是体能、力量等劣势带来的挑战。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李润兰,就是其中一位。她独自开着大货车南奔北闯、家在路上。她用短视频“写”日记,记录卡车生活。她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是全家的栋梁,是雨打风吹总会盛放的“风雨兰”。

        刀削面

        腊月二十二早上6点,李润兰从河北唐山市运送一车面粉,顺利抵达北京门头沟区。由于中午12点才有人来卸货,已抢到手的下一单活儿被耽误,只能无奈取消。

        这单生意原本特别合适:从北京运货到大同,目的地离她位于张家口市阳原县的家仅七八十公里。运费一到账,正好回家过年。

        “单子不好抢,拼网速、拼手速、拼运气,现在只能空挂回去了。”李润兰有些沮丧。除去信息费、油钱、过路费,从唐山到门头沟这一趟,她最终到手1100元左右。

        傍晚时分,卸完货,李润兰开着空车驶向家的方向。先走一段高速,然后转入最熟悉的109国道。十几年前刚入行时,李润兰在大同矿上拉煤,常跑晋陕蒙、京津冀,“路熟得闭着眼都知道到哪儿了”。

        李润兰的“座驾”长度超过17米,载重49吨,基本上是路上常见到的最重型的货车。“大头长尾”的家伙,行驶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虎虎生风的架势与方向盘后秀气的面庞形成反差。

        她成为一名大货车司机并非偶然。“我家就在国道旁,周围的汽配店、修理站比超市多,同乡许多人也是开货车谋生。我很早就学会了开车,也喜欢车,性格就是这样,打毛衣、绣花这种精细活儿干不了。”李润兰笑说。

        在她眼中,货运行业这些年变化特别大。十几年前,跑车拉货是个赚钱的行当,“一天能挣1500元,甚至更多”。许多人凭借着滚滚向前的车轮,盖新房,还旧债,结婚生子……但入行的司机越来越多,收入“卷”成了过去的一半。

        从“国二”“国三”一直换到现在的“国六”,这位40岁的女货车司机,前后已换了七八辆车。

        “买一辆大货车,相当于在我们小县城买一套房。”她随口就是一本账:每年给车上保险得2万多元,换轮胎2万多元,车辆保养4万元,修车还得一两万元,刨去加油加气,每月至少净赚2万元才够用。

        说话间,李润兰放慢了车速,眼睛掠过路边一家家饭馆,最终把车停在了一家二层饭店门前,“这家门前空地大,能停得下大货车”。

        没看菜单,她张口点了一碗刀削面。这是她今天第一顿“正儿八经”的饭,此时已过晚上8点。

        刀削面,是李润兰跑车路上的固定陪伴,镌刻着李润兰入行之初的记忆。

        “货车司机喜欢吃面食,因为又快又省钱。”李润兰说,“109国道上往来大同运煤的车多,刀削面馆也就格外多。”

        李润兰的手比几位卡友白净,但不敢伸出来让人看。常年手动挂挡,她的右手无名指明显变形;经常搬货、盖苫布,她的指节粗大、皮肤粗糙。她羞赧于自己的双手,但干起活来还是不戴手套,“戴上手套就跟没灵感了似的,不会干活了”。

        “盛宴”

        白天在门头沟等装卸工搬面粉的空档,李润兰没闲着,一直拿着手机拍摄。

        “师傅,这车货要卸多久?”李润兰一面跟师傅们聊着,一面伸直手臂举着手机,将卸货场景拍下来。她又请人帮忙,拍了几段自己上下货车的镜头,不时老练地“说戏”:“从我走过来开始拍,拍到我上车关门。”

        看手机里的素材差不多了,李润兰坐回车里,用手机软件剪起视频来。不大一会儿,一条浓缩着她大半天工作内容的视频宣告完成。时长几十秒,制作并不复杂,但流畅紧凑,镜头里的她十分自然。

        这是李润兰的另一面。在短视频平台,她有270多万粉丝。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发一条视频,像记日记一样。”李润兰接触短视频已有四五年,创作定位是“通过视频分享卡车生活”。

        “无非就是今天油价是涨是跌,又去哪儿拉货了,卸货顺不顺利……每天接触的就这点事儿。”李润兰坦言,起初她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她,“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女性货车司机稀少吧”。

        一人上路,窗外是熟悉而单调的风景,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不少司机的货运路,天然透着孤独。于是,和卡友聊聊天,看看在东南西北、大地山川间前行的同行近况,就是这个群体慰藉孤独的方式。

        李润兰对这种“孤独中的陪伴”深有体会。路上遇见新鲜的风景、奇特的建筑,李润兰喜欢跟粉丝分享。有一次,她行至山西运城解州镇,看到路旁有关公像,觉得有趣,就拍了视频发出去。接着就有粉丝告诉她,那正是关公故里,还给她“科普”了一番当地文化。

        有时,这种“陪伴”还能帮上大忙。一次,货车坏在一处偏远路段,李润兰两眼一抹黑。她在视频中沮丧地说起这事,没想到附近刚好有她的粉丝,直接开着车赶来帮她修理。

        开车迷了路,着急之下开直播,也会有粉丝来救援。“有一回开到甘肃,路转不出来了,有粉丝循着直播画面找到了我,还送来食物,又一路带我走上大路。”

        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最美货车司机”推选宣传活动中,李润兰当选十大“最美”。2月2日这天,她作为“自媒体达人”,受邀参加卡车经销商的年会,坐在主桌重要位置,还被请上台发言。

        出发之前,她将头发拢了又拢,在一身黑色便服外套上一件黑色西装,别上胸针,对着后视镜搽了口红,蘸了面霜,一遍遍抚着眼角的细纹。

        这是李润兰的生活中少有的“盛宴”时刻。平日里,她几乎天天都在开车、干活,很少放假、旅游,也没什么娱乐、社交场合。拍视频、开直播,是她生活里的调剂和乐趣,是平淡路途中的光彩,是三米见方驾驶室撑起的生活天地里的甜。

        黄糕

        往年,她经常到除夕才收车,大年初二又开始打听哪里有活儿了,“春节期间司机少,货主给的运费高”。

        今年春节期间,李润兰结结实实在家待了半个月,正月初八才出车。在家置办年货、打扫卫生、贴窗花、走亲戚,照样忙得停不下来。

        她的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父亲也已年迈,好在身子骨还硬朗。丈夫杨延庆,也是货运司机,最近琢磨着转型做二手货车生意,需要为开门店筹钱。

        大儿子杨文宇16岁,在石家庄读中专;小儿子杨天宇12岁,因为家里经常没人照顾,报了一个校外托管班,每个儿子一年都得花几万元。弟弟在她家隔壁开了个超市,她也赞助了点。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哥哥,也需要她接济照应。

        只要在家,李润兰总惦记着给全家人做上一盘黄糕。

        黄糕是用黄米面做的蒸糕。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阳原,黄米和玉米是主要作物,黄糕便成为阳原人的主食。李润兰是吃黄糕长大的,有时出车,她也带上一块。漂在外地的日子里,吃不上还馋呢。

        刚出锅的黄糕,黏性极强,掰不开、扯不断。刚入口时有点粗糙,嚼起来又是软软的,越嚼越能尝出点甜味。正像这一家子——有苦有难,也有乐有甜;嘴硬心软,又相互支撑;日子有点粗线条,但一家人心在一处,分也分不开。

        (《新华每日电讯》2.29 王若辰 蒋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