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质生活已经极大满足的绝大部分人来说,目前最为恐惧的疾病大概就是阿尔茨海默症(又称“失智症”)了。人们害怕失智,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死亡。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延缓大脑衰老和失智症发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科学家认为,减缓大脑衰老的关键是刺激大脑不同的区域,使其保持活跃状态。很多活动都与改善人类衰老有关,比如运动、接受教育以及保持优良的心理健康,但经常说多种语言可能益处更大。
近50年来的语言神经科学研究确认了双(多)语经验的认知效应。一项知名的研究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在1947年开始进行的。他们对时年仅有11岁的835名英语母语人士进行智力测试。随后,在2008—2010年期间,当这些人年满70岁后再次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第二次的智力测试中,双语者表现出更好的认知能力,最大的差距出现在总体智力和阅读能力方面。研究人员排除了先天智力因素的影响,认为双语对大脑老化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研究之后,还引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结论,即那些学习了第二或第三语言的受试者,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
2007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对228名失智症患者测试,结果会说两种语言的人比单一语言者平均晚四到五年出现症状,成为这一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之后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科学家们认为,学习外语就像是在给大脑做锻炼,刺激大脑的不同区域。比如,在记忆单词时,可以激发大脑的“陈述性记忆能力”,而组词造句则与大脑的“程序性记忆”有关。大部分语言的学习,一开始都是“陈述性记忆”,后期则会转为“程序性记忆”,像学习开车和演奏乐器一样,这类记忆的抗遗忘能力更为持久。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语言需要趁早,因为5岁以后母语思维习惯形成,发音机制逐步稳固,学外语时会受到语音干扰和思维定式阻碍,难度加大。但对于延缓大脑衰老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症而言,学习的年龄段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大脑仍旧有难以想象的可塑性,甚至对于一些已经受到神经退化影响的人群,学习和说一门外语可以促进新的神经通路的形成,从而部分抵消认知损伤或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延长和维持大脑的健康状态。
(《南方周末》3.7 袁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