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春天过后不是秋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02日   05 版)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与周恩来结婚。这是他们的结婚照。

        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婚姻,至今都是人们心中的典范。

        邓颖超是这样对身边工作人员描述她的爱情和婚姻的:“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说这番话时,是1988年的春天,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恩来离开小超已经12年了。邓颖超又一次想起了周恩来,想起了他白天在海棠花下散步的背影,想起了他夜晚抬头轻嗅花香的笑容,想起了他们上一次并肩而立一起赏花的时光……

        202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怀着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崇敬和缅怀,通过其身边人的讲述和对其历史足迹的探寻,还原一位明亮又坚毅、温暖又智慧的“小超”……

        “你还是那样热情和理性交织着”

        1949年11月,邓颖超与周恩来搬进西花厅。这时的他们不再动荡奔走,有了安稳的家,虽然还是聚少离多,但少了些九死一生。一直以来,他们都保持着通信的习惯,信里不只谈革命,也谈对彼此的想念和关怀。

        1942年7月3日,周恩来因小肠疝气住院,虽然邓颖超隔天就去医院看望,但他还是忍不住写信:“昨天你们走后,朦胧睡去,醒来已近黄昏……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7月7日,收到来信的“颖妹”则回复道:“白药已搽了么?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我拟明晚去看乃如兄并送药给他。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1954年5月4日,西花厅的院子里,邓颖超看着满树盛开的海棠花,想起与自己相隔万里的周恩来。4月中下旬时,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率团出席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过去月余,还不知何时能回来。

        看着这些周恩来最喜爱的花,邓颖超决定挑选一些,随信给周恩来寄去。她写道:“在郊区的山坡、泉水之旁,采了少许野花,又选上二三朵家花,一并随信寄你,给你的紧张生活,加上一些点缀和情趣。”

        6月13日深夜,周恩来忙完了工作,虽然已经有些累了,但他还是想抓紧时间写回信,这样才能赶在天亮后信使出发时寄出。他写道:“你还是那样热情和理智交织着,真是老而弥坚,我愧不及你。”随信一同寄给小超的,还有他在日内瓦采集的芍药花和蝴蝶花,“聊寄远念”。这些传达相思的花和叶,被邓颖超精心地用镜框装裱起来。

        周恩来工作晚归的深夜,为了不打扰邓颖超,选择走西花厅那条“周恩来小道”;邓颖超给周恩来量身定做了一个可以在床上办公的小桌子;还有提醒“恩来的眼睛离开文件几秒钟就是休息”的热毛巾……很多年过去,西花厅的工作人员每每提起这个地方,总会说一句:“西花厅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给爸爸妈妈举行结婚纪念仪式”

        在西花厅这个大家庭,时常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邓颖超喜爱孩子,是许多孩子们的邓妈妈,她给予孩子们精心教导、关怀培养。而这些孩子们的到来,也给周邓夫妇增添了许多幸福时刻。

        周秉德是和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孩子之一。她12岁时就搬进西花厅,一住就是10余年。在周秉德看来,邓颖超是严格的长者,也是慈祥的七妈。周秉德说:“伯伯和七妈一直把我们看作家人,我们也把西花厅当作自己的家。在我心目中,七妈对爸爸妈妈及我们姐弟六人生活学习的关心,那种具体和周到,远远超过了伯伯。因为伯伯更多是属于‘公家’的、‘大家’的,而七妈要代伯伯具体照顾我们和一些找上门来的周家亲属,对此,她从没有吝惜过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在周秉德看来,“七妈主动承担家庭琐事,是为伯伯消除后顾之忧,保证他能有更多精力用在工作上”。

        这种“具体和周到”可以从周秉德的母亲保留的邓颖超于20世纪50年代写给她的短笺中体会一二:“小六的病好些吗?你两天来都没打电话告我,我时常惦念着!”“由国盛带上一些广柑给你和孩子们。”“我很想念你们一家,几次动念,去看你们,一因流感盛行,一因体力仍感不足而作罢了。”对于周家亲属,邓颖超表露出来的关心不是张扬的、一时的,而是默默的、持续的。

        1950年8月8日,是邓颖超与周恩来结婚25周年纪念日。孙炳文烈士之女孙维世是周恩来与邓颖超关怀的烈士后代之一,也是他们的养女。她特地带了几朵大红花来到西花厅,兴高采烈地宣布:“今天给爸爸妈妈举行结婚纪念仪式。”她边说边把两朵大红花分别佩戴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外衣上,又让小卫士们簇拥着他们到庭院中拍照留念。

        那天,邓颖超很高兴:“我们结婚的时候没有举行什么婚礼,今天倒戴了大红花,像个结婚的样子。”

        “我的骨灰也用这个骨灰盒”

        “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这是邓颖超最喜爱的诗句。1981年4月25日,她亲手把它写在了自己的工作台历上。次年年初,她向党中央递交了退休报告。但因工作需要,她的请求未被批准。

        1988年,邓颖超再次提交退休报告,终于如愿。那年3月,她主持了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预备会。会议结束,她爽朗地向大家告别:“我们这班人就退了,同志们,再见!”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走完了自己的八十八载人生。工作人员根据遗嘱一一为她处理身后事。她剩下的工资和买的国债加起来共计1.1万元,全部上交作为党费;她的骨灰装进周恩来当年的骨灰盒中,送回他们投身革命、相识相恋的天津,和周恩来一样撒向海河……

        尽管我们都是无神论者,但是每一次,当我们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看到那段纪录片,看到他们的骨灰隔着16年的光阴,一样撒向海河时,我们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惟愿这对志同道合、情深意笃的革命夫妻,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重逢,永不分离。

        (《环球人物》2024年第4期 牛志远 吴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