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2月24日 星期六

    乘坐飞机需要担心宇宙辐射吗

    《 文摘报 》( 2024年02月24日   06 版)

      前不久,一例特殊的工伤案件引发关注。一名大韩航空乘务员因胃癌去世后,韩国有关部门首次将这一事件认定为宇宙辐射工伤。韩国劳动福祉公团透露,该名乘务员从1995年到2021年平均每年飞行1022小时。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航空出行辐射问题的关注。

      提起辐射,许多人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恐慌。事实上,辐射只是一个通用概念,其种类多种多样,无处不在。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丽波表示,生活中谈及的、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的主要是电离辐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上人员受到的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

      中国地质博物馆高级工程师卞跃跃介绍,电离辐射还可以被细分为人工辐射和自然辐射,后者也被称为本底辐射。人工辐射主要来源于人类核科技应用,如CT检查设备产生的辐射等;本底辐射则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辐射,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和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比人类更久。

      航空辐射便是宇宙射线在穿透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这些宇宙射线通常有极高的能量,以接近光速在宇宙空间穿行。赤道地区受到的宇宙辐射最少,两极地区最多。

      由于地球磁场以及大气层的阻隔,绝大多数宇宙射线在到达地表时已经所剩无几,对于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不过,人们所在位置海拔越高,受到的宇宙辐射就会越多。有研究表明,飞机飞行高度每增加2000米,人体受到宇宙射线照射剂量就增加1倍。

      衡量人体受到辐射的剂量单位通常为毫希沃特(mSv)。卞跃跃介绍,对于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来说,地壳中的放射性核素是主要的本底辐射来源,它们隐藏在土壤、岩石、海洋中。我国平均本底辐射约为3.1mSv。人们在做X射线检查时,一次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0.2mSv。CT检查产生的辐射更多,一次约为2mSv至10mSv。

      飞机在距离地表1万米的高空中飞行时,宇宙射线带来的辐射剂量大约为每小时0.006mSv。假如乘坐从北京至上海的航班,在约2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内,乘客受到的辐射剂量仅约为0.012mSV,完全在安全范围内。通常认为,年辐射剂量超过100mSv时,人体健康风险才会显著上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无特殊情况,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辐射防护,若因需接受医源辐射,则要严格遵医嘱,按规定次数进行相关检查。

      (《科技日报》1.29 都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