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

    高校评价“指挥棒”该向哪里指

    《 文摘报 》( 2024年01月31日   06 版)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高自主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仍然基于传统的水平评价和状态监测很难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从这一宏观视野考察,现行的高校分类评价规范有余,但引导性不足。

        这也呼吁高校评价在新历史时期要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模式,重点考虑如何建立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评价机制。让高校从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唯指标的怪圈中走出来。激励高校从自身的使命和功能出发,坚持特色发展,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从性质上看,各省域的高校分类评价首先是绩效评价和水平评价。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向、管理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办学成效等几个方面,主要局限在“水平”和“状态”两个维度上。这就使得针对高校的综合测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将高校在一定时间维度内承担的重要使命、重点任务和核心功能充分体现到高校分类评价上,才能真正引导高校更有力地服务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每所高校所能承担的使命、任务和功能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必强求同一类型的高校使用同一套固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逐步探索政府与高校间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如此,高校分类评价就可以将高校承担任务的达成度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也可以将任务指标、水平指标和状态指标分列,最终做好综合评价。这种做法并不是强化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预,而是激发高校的自主活力,更积极、主动地回应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更大的主动性。

        (《中国科学报》1.23 张端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