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1月20日 星期六

    “叛逆少年”家长陷诈骗新局

    《 文摘报 》( 2024年01月20日   02 版)

      “我孩子正青春期叛逆,上网成瘾,我该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的烦恼。恰在此时,手机中弹出广告——“孩子叛逆不听话?专业机构承诺10至15天有明显改善……”有的家长赶忙与其签订服务合同,把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全权扔给了对方。

      因为孩子“叛逆”、学习成绩下降,秦方在某机构购买了这一服务。秦方通过与机构的导师交流了解到,他们的服务在线上展开,而且保证刚开始介入就有明显改善。“交点钱就能让孩子变乖。”秦方爽快地交了两万元并与对方签订了服务协议。

      但交钱后的秦方却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仅仅是在事前建好的微信群中转发宣传资料或心灵鸡汤类文章,对孩子教育没有任何有效帮助。”秦方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上当了,在与对方交涉要求退款未果后,秦方将该机构诉至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北园法庭。

      据介绍,此类协议大概分两个月的疗程,虽然口头上宣传的效果最终为保证孩子不再沉迷游戏或者转变心态等,但落实到合同上却是:本次提供的是亲情教育服务,主要目的是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协议中关于费用的界定大致为:本次服务费第一阶段为前期沟通,占总费用的20%;第二阶段为方案制定,占总费用的40%;第三阶段为游戏或是情绪介入,占总费用的40%。前两个阶段就已经占据费用的大部分,在诉讼中该机构也会拿出前两个阶段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提供较为完善的证据,如果退费也只不过在第三阶段进行费用界定。

      北园法庭庭长郭怡表示,该类机构的宣传方式多为网络广告、电话联系等远程方式,多采取线上签订合同的方式,很多家长未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和实地考察。对该类服务的效果评价方面,并没有行业标准或统一规制,服务效果难以清晰认定。

      法官提醒,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在前期与公司人员交谈时,注意录音保存证据。若对方在宣传时确实存在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便于后续主张相关损失赔偿。此外,家长在签订合同时,要首先克服“病急乱投医”的焦急情绪,对公司进行全面了解,对合同进行全文阅读,对其中模糊不清的表述及条款,先行询问予以明确。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随着阅历丰富、心智成熟、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心态变化、性格变化以及叛逆心理均属正常现象,此时需要家长去关心孩子,通过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青少年,也应通过具有相关资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其进行矫正教育。

      (《法治日报》1.4 李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