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上的景象正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不断增多。它们主要用于通信,且增多的势头不可逆转。如果按照目前的计划不断发射,可能会对天文学产生影响。
“在世界任何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人造卫星。望远镜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副教授、天文学家萨曼莎·劳拉正在研究海王星前方的小天体,以弄清太阳系的历史。令她烦恼的是,人造卫星会掩盖她想要观测的微弱光线。
人造卫星会反射太阳光。日出前和日落后光线较弱的时段里,人造卫星特别亮,很容易被看到。
全球范围目前正运行的卫星约有9000颗。其中超过60%是2020年以后发射的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比气象卫星更低的2000千米以下的轨道上,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可以不分地区地快速连接互联网。
据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电气通信联盟(ITU)的统计,根据申请在2023年到2029年的发射计划(包括实现前景不确定的计划在内),拟发射的人造卫星多达170万颗。
人造卫星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无人驾驶等地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预计人类对人造卫星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维持商业和科学研究的平衡将愈发困难。
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完善低轨道使用规则,“长此以往,发达国家会无序发射人造卫星,后发展国家也会跟着发射,局面将会越来越糟。”
(《参考消息》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