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昌
只要太阳一出来,再冷的天也是温暖的。这是我从小形成的看法。
那天放学回家时,有点雾气,弄得人的面孔有点湿漉漉的。进得客堂的门,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换鞋。我换上芦花蒲鞋。那是一双用芦花编织成的鞋子,外面是打结的芦花,里面是蓬松的芦花。第一只脚伸进去就感觉被一种神奇的东西轻轻包围着,我赶忙将另一只脚伸进去。我舒了一口气,有些暖热乎乎的感觉,从脚底到心里。我知道,这里面存留的暖意是芦花赐予的,细细辨别,这芦花里像有某种干柴烫焦的气味。那天是阴天,是不是母亲烧饭时在灶膛口将鞋口对准火光烘了片刻?我想问问母亲,但真的见着母亲时却想不起开口。
有一天早放学。我回家后就到墙角边去了,那个地方最亮堂,也是寒气最少的地方。那是两层楼房的西墙,墙面与原来的老屋构成了一个直角。阳光照在墙上,铺在地上,墙上和地上就形成了一长溜的阳光地带。这地带慢慢集聚了太阳的能量,人走到那里总能闻到和煦的阳光的味道。那里有我的一双芦花蒲鞋,那双硕大又毛糙的芦花蒲鞋晒在了阳光最集中的地方,每一寸鞋面都布满亮光。旁边是姊妹的鞋子,而在她们的鞋子旁边,那个靠近客堂的地方,父母的鞋子安静地躺着。脑海中想起母亲的一句话:“晒不到太阳,透透气也是好的。”我拿起父母的鞋子,将它们换到我鞋子的地方,鞋面上马上多了一层光的原色。那时,我感觉像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放元旦假的前一天,我上学前母亲对我说,来得及的话,把被褥抱出来,给太阳晒晒。我说:“好。”抱起被子跨过门槛,母亲顺手接过,大步走向场地,到了晾衣裳的那边停脚,然后用力甩开手臂,将被褥晾上了竹竿。真的是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心意。我看见母亲总是先挂孩子们的被褥,再挂自己的被褥,从来没有改变过顺序和位置。更充足、更长时间的阳光,是留给我们的被褥的。
爱与被爱,不问节日与平常,不问白天与黑夜,独立存在,彼此相顾,福泽绵长。
(《解放日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