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的基本成分包括摩擦剂、洁净剂、润湿剂、胶粘剂、防腐剂、甜味剂、芳香剂、色素和水,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还可能含有氟化物、脱敏剂、增白剂或中草药等。随着更多功能性牙膏产品的不断上市,牙膏成分中的香味剂和功能性成分种类的不断扩展,成为隐藏在我们身边重要的一类过敏原。
牙膏引起的过敏称为“过敏性接触性口炎”,常常发生在连续使用某种牙膏一段时间以后,最常见的致敏成分为芳香剂,如肉桂、薄荷醇等。过敏性接触性口炎通常表现为嘴唇脱皮、口周皮肤发红,口腔内黏膜片状充血发红、牙龈肿胀和散在充血点,严重者表面黏膜可出现剥脱甚至溃疡,患者出现口腔内的木涩感、粗糙感、疼痛,进食和刷牙时疼痛加重。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近期更换了某种新牙膏,使用后出现了上述症状,且停用可疑的牙膏后症状缓解,我们就需要警惕是牙膏过敏引起的接触性口炎了。但如果要完全确定过敏成分,则需就医进行斑贴试验检测。
如果发现牙膏过敏的可疑症状,首先要停用该牙膏,然后可以遵医嘱局部涂擦具有抗炎、促愈合作用的药物或口服抗过敏药。
(《医药养生保健报》2023.12.28 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