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发展进程中,国内大学往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过度包揽与教师、学生的生活、安全、医疗、卫生等相关的内容,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占用,最终能够真正用到教学、科研上的资源反而减少。
在新形势下,大学内部资源配置中值得探索的问题是——大学办学的核心追求是什么?因为大学的中心任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其资源配置自然也应当与自身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相关;与此无关或关联度比较弱的内容则应进行迅速剥离,从而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核心要务上来。从这个角度讲,现阶段我国大学的研究生宿舍完全可以率先剥离出去,从而让大学“轻装上阵”,把着力点放到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上来。
面向未来,根据高等教育普及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等大形势,大学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综合评估自身的办学实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方向,有所侧重地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教育资源支持。
为此,大学要不断提升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能力,将其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并加以利用。这其中既包括校内的现有资源,也包括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和拓展的校外资源,并按照协同与共享的理念,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社会组织等其他机构构建广泛的共享联盟,推动有限资源的共建共享,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学生宿舍、办公场地、仪器设备等共建共享,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和渠道,为社会服务提供实践场地和方向等。
另外,大学还要顺应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激活更多社会资源融入大学发展进程。
最后,还要注重产出导向。大学应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在大学内部实现动态调整。
(《中国科学报》2023.12.26 包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