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帽子头衔不是衡量人才的最终指标

    《 文摘报 》( 2024年01月03日   06 版)

      当前,中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取得专利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但人才工作不能只追求创新成果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论文、专利、科技奖励、人才帽子头衔数量等,只是人才发展的中间指标而非最终目标。2022年年底,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涉及21家单位和6个地方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深化此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强调人才评价的动态性、领域性、贡献性。从内部看,人才发展有其生命周期;从外部看,同类人才竞争,不同个体亦有其各自的比较优势。何谓“人才”,怎样评价人才,要围绕“以用为本”,落到具体的领域、阶段、门类、时空背景中去考察,坚持动态发展观点,以专业实践中的水平、贡献作为评价基点。对应不同的单位机构,应推动建立由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传导的差异化人才评价体系。

      其次,要把握人才评价的目的性、背景性、专业性。对人才评价而言,有多种类型和目的,如职称及专业资格评价、人才计划工程评价、人才奖励及称号评价等;也可以分为潜力型评价、激励型评价、结论型评价等。评价的目的不同,其标准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其中标准的把握,要与评价主体、客体与评价背景紧密结合,这更凸显“评价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人才评价标准也要经受市场、社会和专业共同体的检验。

      此外,要把握人才评价的复杂性、特殊性、内隐性。有研究表明,人才评价中有一个“对数定律”:一流人才评出和带出一流人才,二流人才评出和带出三流人才,三流人才评出和带出四流人才……依次递减。这启示我们必须找出世界级一流同行,才能真正评出高精尖人才。在这里,关键在于找出“对的人”,而非死卡“硬指标”。

      (《中国青年报》2023.12.20 孙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