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川西小城有位“大先生”

    《 文摘报 》( 2023年12月30日   05 版)

        陈怀炯

        退休十多年,79岁的老中医陈怀炯仍每天风雨无阻去医院坐诊。行医64年,他把生活过成一只精确到秒的时钟,自己也成了这座川藏公路上的小城里的一个传奇。他毕生致力于中医治疗骨科疑难杂症,虽然2006年就位列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却坚持只收1元钱挂号费。择一事,终一生,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为他赢得“大先生”的美名。

        凌晨4点15分,川西小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天边的启明星刚刚升起,陈怀炯已从睡梦中醒来。吃过简单的早餐,他披上雨衣,拉上院门,蹬上助力车,向天全县中医院骑去。

        “大先生早!”门口的保安对此早已习惯。见到大夫来了,等候在诊室外的一名患者连忙起身,双手合十,躬身行礼。身旁的妻子抢过大夫手中的水壶,一溜小跑向开水房奔去。患者名叫诺登,来自700多公里外的西藏昌都江达县。几个月前,他在干农活时左腿受伤,引发骨髓炎,之后病情不断恶化,面临截肢。“亲戚说天全有位大先生,治好了很多人骨头上的病,我们就坐了三天汽车来看病。”他的汉语不流利,用手比划地讲起了自己的遭遇。

        两个月的悉心治疗,诺登如今已经可以丢掉拐杖慢慢行走。见到这位每天都来得很早的老熟人,陈怀炯小心翼翼地揭开他左腿上的纱布,弯腰仔细检查后,又轻柔而熟练地换上药。“再换一次,你就可以回家了。我再给你们开点药,自己带回去用。”他连比带划地叮嘱道。再一次,诺登夫妇双手合十,躬身行礼,不住地说着“瓜真切”(藏语,意为“谢谢”)。

        凌晨5点10分,诊室里已经人声鼎沸。患者有的来自200多公里外的大凉山,有的来自400多公里外的达州市,还有的来自内江、广元、宜宾……“来天全的外地人里有一半是到中医院看病的。”这样的说法并非夸张,天全县常住人口约12万人,天全县中医院2022年门诊量却达到52万人次,其中超过45万人次为骨科患者,绝大部分是从外地慕名而来。

        刚为面前的两位患者拔上火罐,又转身蹲下为一位老人换药,三下五除二固定稳当,又接过一张X光片细细查看……诊室里的陈怀炯像一只陀螺,不停地忙碌,动作行云流水。退休前,陈怀炯只在每周二下午休息半天,每年接诊的病人超过3.8万人次。退休后,他仍坚持每天凌晨5点到中午12点坐诊,一天要接诊七八十个病人,去年接诊超过2.9万人次。除了当年去成都领“四川十大名中医”奖,“被迫”离开过一次天全县,他一辈子不曾迈出过小城。但他的病人却来自天南海北,甚至有人不惜从上海、非洲等地“打飞的”过来看病。

        这位老先生究竟有何魔力?病患们七嘴八舌地为我们解答疑惑,“我的肩伤在老家花了5000多元,治了半个多月不见好,大先生给我开了十多天的药,手把手教我敷,一共就花了100多元,效果好得不得了!”“你说现在哪里还有医院能先看病后交钱的?大先生这里就可以,他从来不担心病人‘逃单’!”指骨复位63.5元,桡骨复位127元,西药进价不加成,中药只收成本……次均不到80元的门诊费用,甚至低于很多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水平。

        “来我这里就医的群众大多数不富裕,在过去大多数都靠自费就诊,我当初就是希望能给穷苦百姓提供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岩窝子’。我们当医生的,既要治好病人的伤痛,也有责任减轻他们的负担。否则治好了病,人家日子没法过下去,治好了也没意义。”陈怀炯的话很朴实。

        “在这里,我们基本都晓得大先生是谁。”出租车司机的话道出了陈怀炯在一方百姓心中的地位。以医为媒,小小的中医院成了一座连接汉藏情深的桥梁。

        (《新华每日电讯》12.15 吴光于 薛晨 王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