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让艺术教育回归美育初心

    《 文摘报 》( 2023年12月30日   02 版)

        “有艺术特长升学可以加分”“没点才艺工作都不好找”……不知从何时起,在“分数焦虑”之外,不少家长又染上了“才艺焦虑”。为了培养孩子的才艺,很多家长早早地把子女送进各种艺术培训班,并要求孩子学习艺术时以结果为导向——学琴得考级、画画要参赛、跳舞得拿奖。

        功利化艺术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例如,走进各种舞蹈培训机构,随处可见三四岁就开始练习压腿、下腰的孩子,超前做这些有难度的动作,很容易对孩子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功利化艺术教育还会扼杀孩子的艺术潜能和审美趣味,甚至让一些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如果抱着功利化目的开展艺术教育,必然要求孩子去比赛、考级、拿奖。比赛也好,考级也罢,总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而一旦被框进某种“标准”,孩子就会循规蹈矩,按照“标准”进行训练,其艺术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创造性也就很难发挥出来。

        在一次北京人艺招人的面试中,院长冯远征发现,很多男生的形体展示,跳的都是蒙古族的“筷子舞”,而这些“筷子舞”正是四年前学生们考大学时艺考机构教给他们的。这些学生虽然从功利化艺术教育中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未跳脱功利化艺术教育设定的框架,未培养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很难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随着艺术教育的日益普及,抱着功利化目的开展艺术教育越来越不可行,也越来越没必要。比如,我国有超过4000万孩子在学习钢琴,且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当弹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会弹钢琴便算不上艺术特长,想让孩子通过学钢琴在升学、就业中占据优势就会变得困难。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所以,艺术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开展艺术教育应回归美育初心,不能仅传授艺术技能,要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艺术教育是一种柔性的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应重视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艺术情感的塑造,注重学生内在艺术素养的养成与丰富。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现代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这是因为艺术的生动表现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来支撑。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美育不仅是为了认识美、感受美,更是为了发现美、创造美。让艺术教育回归美育初心,就应围绕创造力这个核心,让孩子们通过艺术,学会创造的方法、感受创造的乐趣,进而经受创造的磨难、获得创造的幸福。艺术是慢的艺术,艺术教育是“慢教育”,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是积跬步至千里、聚细流成江河的过程。因此,不管家长,还是老师,在开展艺术教育时,都应切记:欲速则不达,心急反而无功。

        (《光明日报》12.20 汪静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