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文化遗产是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视角

    《 文摘报 》( 2023年12月27日   06 版)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作为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文化始终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时期(1949—1978),中国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经验的学习者。新中国在苏联影响下,开展全国性的文物普查,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国家制度。同时,中国也注重学习国际社会的经验,例如以欧洲经验为主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威尼斯宪章(1964)。

        第二个时期(1978—2012),中国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参与者。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签署《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保护理念推动中国历史城市、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的保护,大批中国古迹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同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开展合作,一方面更多中国文化遗产得以按照国际标准修复,另一方面中国也参与了柬埔寨吴哥遗址等国际保护项目。

        第三个时期(2012年至今),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国际公共品的供给者。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各国遗产地和博物馆之间展开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同周边国家开展跨国联合申遗,在中亚、东南亚、非洲实施联合考古项目。中国在文化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公共品。

        文化遗产是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视角。必须强调的是,中国文化自古倡导正心诚意,敬畏文化、敬畏历史,反对一味将文化作为工具对待。这同西方现实主义者从巩固霸权角度将文化工具化的做法截然不同。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会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新作用,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科学报》12.7 姚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