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2月02日 星期六

    半个世纪的进与退

    《 文摘报 》( 2023年12月02日   05 版)

        杨乐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杨乐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中科院数学和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的讣告称,杨乐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个领袖,也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丘成桐在《悼杨乐文》中写道:“唯挚友南通杨乐,品性温纯,待人以诚,学养功深……今朝归去,余有人琴之恸,而国有折柱之伤,悲乎。”

        “行政高手”

        同为改革开放初期象征“科学春天”的标杆性人物,又都从事纯粹数学研究,杨乐却与陈景润的形象截然相反:他是一位少有的行政高手。

        与杨乐相交44年的丘成桐至今记得,1987年夏,已是菲尔兹奖得主的他来华访问,由时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杨乐接待。临走时,由于种种意外他们到机场时只剩不到半小时,已不能办理登机手续了。杨乐只好四处协调,海关工作人员看了他的工作证后敬了一个礼激动地说:“您是杨乐!我在课本上读过您的故事!”签证官当即带上图章,与他们一起赶到登机口,在那里为丘成桐盖了海关章,完成了最后一分钟“营救”。

        丘成桐很清楚,杨乐平时很不愿意出风头,完全是为了他才这么做的。他对杨乐的行政能力很佩服,觉得他遇到困难总是能“用最平和的方式寻求最优解”,而且对朋友极为负责。

        “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罗庚”

        杨乐人生的重要关头,总踩在时代的节点上。他在北大数学力学系读本科时,赶上清华和北大理科改6年制,1962年毕业时赶上研究生教育恢复,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当年数学所只招6名研究生,所长华罗庚招了4名,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熊庆来招了两名,即杨乐和他的北大同学张广厚。

        熊庆来是中国数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名的伯乐,桃李满天下。陈省身、严济慈、彭恒武、林家翘、钱三强、钱伟长等均是他的学生。熊庆来常常感慨:“我已经老了,对你们没有多少具体帮助。但是老马识途,我还愿意给你们领领路。”在他的指引下,杨乐和张广厚很快确定了以函数值分布论为研究方向。

        熊庆来还组织了讨论班,虽年逾古稀,并曾患脑溢血致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但仍坚持参加。他还在家中主持了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每两周一次。讨论班里“四世同堂”,有庄圻泰等好几位老教授,有中年学者,也有年轻助教和研究生,学术气氛浓厚,让杨乐受益良多。孙女熊有德回忆,熊庆来曾告诉她:“如果杨乐继续努力,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罗庚。”当年,正是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发掘出了华罗庚这位数学奇才。然而,就在杨乐完成研究生教育、进入出成果时期之时,“文革”开始了。他先后下放到农场和工厂等处劳动。

        从“傻子”到全民偶像

        1971年底,周恩来亲自过问中科院的工作,部分学术研究开始有所松动。但人们心有余悸,大多数人宁可给家里打打家具、装收音机也不愿意搞业务。但杨乐和张广厚不同。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陈省身、杨振宁等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国访问,呼吁加强基础研究的声音开始重新出现。杨乐和张广厚隐约感觉,科学要发挥作用的。而且他们受了十年专门教育还没有用武之地,总有些不甘心。像他们这样的人,当时在大家眼里都属于“傻子”。

        他们首先大量恶补阅读国际上的新近论文。张广厚患视网膜炎,不能多看书,就由杨乐仔细阅读,然后报告,听众仅他一人。报告与讨论在两人之间进行得非常充分和透彻。

        1973年,停刊的《中国科学》和《数学学报》正式复刊。杨乐和张广厚几乎每年都在《中国科学》上发表文章,有时也发在《数学学报》上。他们不希望锋芒毕露,私下商量,一年发表两篇文章就很不错了。那一时期,杨乐和张广厚成果斐然。

        1976年5月,美国纯粹和应用数学代表团应邀来访,代表团中的九位数学家都是有声望、有判断力的专家。中方认为这个代表团是来“摸底”的,高度重视,在中科院、北大、复旦等重点机构精心组织了60多个报告,杨乐所作的报告是其中之一。

        回国后,美国代表团写了115页考察报告,指出纯粹数学中有些领域的研究是第一流的,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与杨乐、张广厚的“函数值分布理论”列为其中最突出的两项。197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等多家大报均在头版报道了他们在函数领域作出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贡献。两人一夜成名,成为全民偶像。小学生在语文课上也被要求“给杨乐、张广厚叔叔写一封信”。

        甘当“老马”

        1995年,时任中科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约见丘成桐,希望他帮助中科院筹办一个类似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那样的数学研究中心。第二年,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成立,选址在数学所院内,由丘成桐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乐担任副主任。晨兴中心每年选取六至九个重要研究专题,邀请国内外顶尖青年学者从事研究。

        丘成桐说,自己有很多想法,但长期不在国内,很多事情都是杨乐做的,这中间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杨乐都挺住了。经过多年积淀,如今晨兴中心已形成一个顶尖的代数算术几何研究团队。杨乐的导师生涯有近40年,但正式招收的研究生只有7名,加上博士后也才10名左右。

        80年代,复动力系统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蓬勃发展,杨乐敏锐地意识到,复动力系统很重要。果然,该领域后来出了几位荣获菲尔兹奖。后来成为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的乔建永1994年春进入中科院数学所,在杨乐指导下做博士后。杨乐告诉他,不要按那张“行政化的表格”,奢望两年里做出一堆小结果,要做长期计划,聚焦于复动力系统和统计力学的交叉领域,以及复分析核心问题。这次交谈令他受益终身。

        70岁后,杨乐卸下了具体研究工作。他说,对纯粹数学而言,最有创造力的就是年轻时代。当年他的导师熊庆来“老马识途”,晚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4期 宋春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