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社区养老的“无限可能”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29日   07 版)

        社区养老是由社区及相关组织提供的一种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核心、预防为导向的养老服务模式,是集个人、社区、社会力量和资源于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20世纪50年代,这一概念在英国首次被提出,现已在各国生根开花。

        引入“再就业场景”

        2019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奖颁给了东京江古田之杜社区案例,它以关注老龄者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参与为前提,对空间布局、服务动线等完成整体适老化设计,其中多处细节可以看到日本对“社区养老”的引导性。

        一方面,社区针对廊道扶手、电梯和楼梯等公共节点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宽通道,在楼梯口和出入口处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强化视觉。室内提供可组装、可便捷移动的家具,增设起立或上下台阶使用的扶手装置。排查宅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老人跌倒等安全事故的风险。社区在道路的规划上,设置了步行优先和便于轮椅出行的无障碍通道,以环形路将住宅、服务设施和绿地串联起来,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路线。

        另一方面是“再就业场景”的引入。社区关注老年人的爱好以及健康状况,利用闲置场地和资源,在住宅周边提供一定的蔬菜瓜果种植区域,并为老人设置流动摊位用以售卖。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满足情感需求。

        促进非血缘关系的邻里代际互助

        德国的多代互助养老模式分为以公益志愿活动为核心的志愿型多代互助养老社区和以社区共同营造为主线的住宅型多代互助养老社区。

        志愿型多代互助养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社区改造等途径将家庭教育中心、老年人看护机构等传统社区服务设施改造为低门槛的社会服务机构,如聚会室、母亲中心等,从而引入多代互动要素吸引市民群体。在形成较为稳定的市民参与群体后,针对不同类别的人群分别开展多代午餐、互助小组及主题课程等不同形式的日常活动,引导各年龄段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亲子、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志愿型多代互助养老社区中,老年人既可能是志愿者,也可能是被帮助者。

        住宅型多代互助养老社区通过规划建设的共同参与过程,强化居民的社区责任感与归属感,形成紧密联系的社区纽带,促进代际交流互动。在社区建成后,居民组成自治委员会进行社区自治,开展各类社区活动。一般而言,老年人在居民自治委员会中承担了主要责任,在此过程中积极实现自身价值。

        关注活力长者需求

        20世纪60年代,一种名为“活力长者退休社区(AARC)”的新模式在美国异军突起——拒绝传统养老服务中隐性包含的“病弱”标签,关注并满足健康有活力的长者需求。AARC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活动”“运动休闲”为主题,依据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提供舒适、多样性的身心活动场所,以满足不同健康情况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需求,帮助老年人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不仅防未病,也使其得到身体与精神上的全方位养护。

        此外,社区通过引入高科技信息化产品,将老年人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储存到用户智能钥匙,提高了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实现健康养老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值得关注的是,AARC的迅速发展不仅源自老年人群体的多元需求,还契合了美国社会大力倡导的“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新概念。

        (《解放日报》11.13 彭德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