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近代中国股票的产生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18日   07 版)

        ■朱英

        从世界范围看,股票的诞生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至于中国最早的股票诞生于何时,有人认为近代中国股票的前身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当时,在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和广东矿冶业、山西金融业等一些规模较大的行业中,已陆续开始出现类似于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已具有某种股份制特征,而写明合股经营者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就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真正股票。中国最早的股票应该是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而且是由外资在华各类股份制公司或企业发行,并非出自于中国自办的股份制企业。鸦片战争之后,外资洋行纷纷进入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非常普遍的股份公司被引入中国。起初,经济实力与经营规模较大的有英商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沙逊洋行,美商琼记洋行、旗昌洋行等,这些洋行随后还陆续在中国创办了其他股份公司。据统计,到1872年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总共有近50家洋行和近10家外资航运公司。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等地已开始出现股票买卖交易活动,1862年《上海新报》就登载了出售股票的广告。但当时的股票买卖仅限于外商之间,并未形成有影响的股票交易市场。

        为了获得更多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强竞争实力,在华外资洋行和公司都纷纷设法以认购股票的方式吸引买办和华商入股。起初,对洋商和股份制公司缺乏了解的华商,并未踊跃认股,并且多有怀疑。    

        在洋行的多方劝导和高回报利润的引诱之下,到19世纪50年代即开始有不少华商相继认购了洋股,并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从而刺激了更多的华商踊跃购买洋行股票。19世纪60-70年代,华商附股洋行、外资轮船公司以及其他企业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到80年代更是达到“狂热”程度。此时,许多洋商的股票已是供不应求,难以购得,市价不断升高。例如1882年上海第一家外资电厂上海电光公司创办时,在报上登载招募500股(每股100两)的消息,而申请入股者达到了8000股,以致该公司不得不拒绝了许多要求入股的人,公司股票的价格,也在公司正式开办前的三个月已升值60%。    

        在此情况下,倡导华商效仿西制,创设股份制公司企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呼声也屡屡见诸报端。例如《申报》发表的文章就曾指出:“盖一人一家之利,其资本虽巨,贾而有限也。若以众股纠成,所谓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在投股者所出不巨,而积少成多,规模闳富。”    

        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股票,组织近代企业公司的活动始于19世纪70年代。而最早的股份制企业的创办,与此前洋务运动的开展有着直接关系。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一部分被称为洋务派的开明官员,鉴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打出“自强”的旗帜,开始创办近代军用工业。十年之间,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等近10个大型近代军工企业陆续建立,但紧接着即碰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难,包括资金严重不足,缺乏相应的燃料工业、矿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相配合。这些实际困难使洋务派官员意识到,单纯兴办军用工业而没有民用工业与之相匹配,仍然无济于事,“当效西法,开煤矿、创铁路、兴商政”,兴办民用企业。因此,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官员又在“求富”的口号下,开始创办民用企业。     

        然而,洋务派在筹办近代民用企业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资金短缺的困难。清政府原本即财政竭蹶,不可能挪出大宗款项创办新企业,加上经营近代民用企业需要专门人才,而清朝官僚大都无从知晓近代民用工业的经营与管理。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官员转而寻求与商人合作,一方面利用商人手中的资金弥补经费的短缺,另一方面在商人中间网罗管理人才,“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经营模式由此产生。    

        19世纪70-8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云南铜矿等涉及航运、工矿、纺织、电讯等行业的一批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相继诞生,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股份制企业。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