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有滋有味的江南美食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18日   07 版)

        ■邹赜韬

        正是苔菜送鲜时

        冬春时节,我国北至辽宁、南到福建的海岸线上,都会蓬勃生长出一丛丛娇嫩欲滴的翠绿。这种由单层细胞组成的藻类植物名叫浒苔。浒苔既是威胁港口航道安全及近海水质的“魔鬼”,又是沿海老饕碗里点石成金的“天使”——将其加工成苔菜则能鲜掉人的眉毛,佐餐下酒都是一流绝品。    

        苔菜是菜,又不是“菜”。在懂行食客的眼里,苔菜更像是蚝油、鱼露,只消一点便能赋予其他食材诱人的大海风味。

        说到苔菜美食,最具“宁波印记”的非千层饼莫属。最晚在1895年6月,开设于上海虹口的“王生泰”号便已开始制售“浙(江)宁(波)茶食重酥千层饼、苔菜饼”。到了20世纪中叶,苔菜千层饼已然成为外埠认定的“宁式点心代表”。  

        苔菜配海鲜,既“海上加海”,更“鲜上加鲜”。20世纪上半叶,江浙宴席里经常出现一道今天已不再流行的大菜——苔拖带鱼。1959年,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整理的《带鱼食谱》详细说明了苔拖带鱼的烹饪诀窍:“将除骨带鱼肉切成一寸半长、三分宽条块,放在钵头里,加葱花、盐、酒、味精及胡椒粉拌和,用筷子夹住鱼块,裹住粉液,放入热油锅炸四分钟呈金黄色时则成。”声震四海的苔拖黄鱼,令多少海边儿女光听其名,便已忍不住垂涎三尺。1960年,第二商业部饮食业管理局编纂的《中国名菜谱》便将“苔菜拖黄鱼”遴选为国菜代表。

        梅雨季里忆杨梅

        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长三角地区终日湿漉、阴沉闷热的梅雨季。梅雨季又称“黄梅天”,指的是青梅转色成熟时的天气情况。不过对许多东南地区的老饕而言,梅雨季里翘首以待的“梅”可不是黄梅。一颗颗色如火焰,味甘若饴的红紫球珠,方才是人们在湿热难耐空气里最渴望的时令美味。没错,它就是杨梅,7000多年前就已在浙江大地上繁衍生长的本土佳果。

        在我国,杨梅树的分布范围很广,华东、华南乃至西南地区都有规模化种植。不过对近代食客们来说,能“摆上台面”的杨梅,大多还是产自浙东、苏南。1934年,吴耕民主编的《果树园艺学》就赞同这一观点:“杨梅,产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诸地……我国以江浙为其著名产地。”    

        近现代苏南杨梅的势头并不逊浙江半分。相形之下,那时江苏名产区较浙江来得集中,主要是苏州洞庭一带。杨梅是能代表苏州风韵的。1946年《光华日报》上的小诗《吴门佳品记四时》开篇出场的就是杨梅:“苏州好,光福紫杨梅。”百年前,太湖第二大岛马迹山是著名杨梅产地。1930年,伍受真编纂的《马迹山导游》盘点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本地杨梅品种:“上者曰‘殿山’‘潭东’‘炭团’,次则‘绿英’‘青蒂子’‘紫金铃’,一种色白如雪者曰‘雪桃’,土名‘白杨梅’,红白相间者曰‘八角杨梅’。”光福杨梅名声在外,1924年,苏州籍文人华吟水形象地说明了高品质光福杨梅的神奇之处:“紫者圆硕而甘,以光福所产为胜。置之紫漆盘中,几莫能辨,此上品也。”

        桂花的美味

        桂花对中国人而言,不独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更是沁入心脾的佳味。桂花的美味闻着香,吃着更香。    

        历史上,苏州光福镇素以出产鲜果与桂花闻名于长三角。1935年,一位曾深入光福镇体验桂花季的主笔在《苏州明报》上撰文,演绎了桂花季的绝美景象:“轮船一到埠头,那浓烈的香气,早已拂拂袭人鼻管。走到乡间,正是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是时,光福镇鲜果产业发达,不少采摘女工聚居于此。当桂花季来临时,光福女工便会摩肩接踵,上山采摘桂花。

        桂花采收工作对时间把控、摘取精细度有很高要求。1929年,《南京晚报》的一位新闻主笔分析了食用桂花的采收时间点,并由此展开细论了市面出售的食用桂花的缺点:“吃用的桂花还没有开大的时候就需摘下。等到十足开大,一打摇就自然下来,香气散失就无用了。所以从市上买来的‘桂花米’,是不好的。因为卖‘桂花米’的人总是贪花开得大,量可以多点,又不肯费力从树上细细地去采摘。”

        采撷来的桂花,可谓“百搭”的美食伴侣。1937年,《铁报》向读者推荐了几种新年美食。出人意料的是,这几款精心挑选的点心谱,竟然不约而同地用到了桂花原料。新年里象征甜蜜团圆的桂花元宵自不必多说。就连以黄豆为主料的“状元豆”,还有各色水果煮出的“果茶”,都需要桂花糖加持。尤其是“果茶”,作者特别建议“加白糖,若加桂花更妙”。  

        桂花做糖,尝起来口舌甜蜜,香气扑鼻,是桂花最基本的食用方法。讲究的桂花糖,对于桂花质量是极为挑剔的。1937年《新闻报》的一篇琐谈就提醒读者:“花之有焦点及白斑者,即花之开放既足者,亦在摈弃之列。”

        (《江南烟火: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3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