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老人反复发热,竟是心脏“生锈”

    《 文摘报 》( 2023年11月15日   04 版)

        81岁的刘爷爷一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及腹腔积液”被诊断为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进行了“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左心耳切除术”。但今年年初开始,刘爷爷出现反复发热,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再次就医。根据病史,医生诊断刘爷爷为“念珠菌性心内膜炎”,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

        医生介绍,由于刘爷爷高龄且基础疾病多,术前已是多种病原菌感染。刘爷爷术后反复高热是因为心脏上生“锈”了,就是医学上常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所产生的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沉着在心脏瓣膜上而组成。赘生物不稳定,随时可能脱落,并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个部位造成栓塞。而赘生物本身也会对瓣膜造成腐蚀,就像金属生锈后对金属本身有腐蚀作用,腐蚀的瓣膜容易穿孔断裂,这些情况都可能危及生命。

        随后,刘爷爷被转入心胸血管外科进行“二次微创三尖瓣置换+三尖瓣赘生物清除术”,又转入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抗感染治疗。经过近两个月精心诊疗,刘爷爷终于符合出院要求,顺利出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或真菌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心脏,在病变的心脏组织或瓣膜内生长,从而引发心内膜炎。

        值得注意的是,若未接受正确、及时的治疗,超过1/3的患者会在诊断后的第1年内死亡,被认为是“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综合征”之一。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狭窄处的感染虽属于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以下是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发人群,需要格外当心:1.有人工瓣膜或人工材料进行瓣膜修复的患者;2.曾患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3.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未经手术修补者或虽经手术修补但仍有残余缺损、分流或瘘管、先天性心脏病经人工修补或人工材料修补6个月以内者;4.其他情况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等。

        (《扬子晚报》10.26 章琛 吕彦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