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养宠物已成为很多人的“情绪良药”,可以减少孤独感,改善社交生活。
那么,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养宠物吗?
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养宠物的。研究显示,养宠物虽然不能直接代替药物治疗,但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可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许多精神疾病患者,会将宠物当成重要的精神寄托,甚至是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当患者感到悲伤、愤怒或担忧时,宠物能给他们带来安慰。
和宠物一起互动,患者会分泌催产素,降低皮质醇,缓解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患者还能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获得价值感。
养宠物,通常需要带它去室外运动,这不仅对宠物的健康有好处,也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比如控制体重、改善睡眠等。此外,许多患者也可以通过带宠物出门运动的机会促进交流,结识拥有相同爱好的人,分享日常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在状态好转的情况下,会主动照顾家里的宠物,因此家属或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宠物的态度,进而了解患者近期的心理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是否养宠物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考量。如果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或急性发作期有虐待动物的倾向,建议暂缓考虑养宠物。在养宠物前,患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宠物的寿命是有期限的,和宠物建立较深的感情后,一旦失去,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二次创伤。此外,有些宠物身上的皮毛或携带的寄生虫,可能诱发哮喘、过敏等,需做好应对措施。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病房霍平欣)
(《健康报》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