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人到中年,你还有梦想吗

    《 文摘报 》( 2023年09月20日   02 版)

      近日,一位中年女性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故事引发网友共鸣。2021年,41岁的袁莹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北电继续教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她说,“我的心曾是一滩寂静的死水,北电就像那颗突然投过来的石头。”再次拥有学生身份之前,袁莹是一名财务工作者。每天和数字打交道,她实在不想这么日复一日下去。她的选择是勇敢的,社会也应当鼓励人们勇于重启生活,换个活法。

      很多人干了一辈子的职业,可能并不是自己梦想中的事业,仅仅是一份自己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按时上班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能力、有机会跳出一眼就可以望穿的“打卡人生”,来一段别样的插曲,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社会各方对这种“迟来”的梦想,接受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譬如,不少年过六旬、七旬的老人开始学习驾照,公安部门也取消了驾驶证C照和F照的年龄限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年龄再大也可以追寻驾驶梦。

      有些人对人生的规划,包括看待别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功利视角:你都四十岁了,青春都没了,毕业后还能做演员吗?你都七十岁了,就算考了驾照还能开几年?这样的思维里总有一种计算,非常在意付出和收益的对比,通常又以时间作为参考系。但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不该这么简单粗暴地被时间衡量。

      也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是线性的,就应该在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规划,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一切都按照顺序和世俗规矩来,好似活在一种固定程序当中,很少出现随机和自主选择的色彩。

      然而,人生海海,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何止万千,我们不必拘泥于一种程式化的人生;人生短短,有些事情再不做,可能一辈子就不会做了。正如袁莹所说:“一过40岁,忽然发现时间好像不够了,青春马上要结束了,很多东西再难抓住。”人生不该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演习,每个人都有权利活出不一样的自我。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河海大学的一对耄耋之龄的老同学,在学校百年校庆上重逢后喜结良缘,彼时他们已经是80岁的老人。80岁,谈一场久违的恋爱,结一次耄耋婚,这是多么酷的事情!“新人”的含义并不只限于年轻人,只要爱情是真的,什么时候都可以是“新人”。

      人们常说,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不晚”的真谛在于:想,便努力去做,把握当下,勇敢出发。

      (光明日报客户端 9.7 樊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